【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黎城县


[日期:2016-07-06]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713次

【由来】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废潞县,以潞城县地置刈[yì]陵县,意指“西伯戡黎”时黎民被杀戮之地。隋开皇十八年(958年),将刈陵县更名黎城县,因这里曾为古黎国的都城。

【沿革】
       今黎城县地,殷商时期,属尧帝后裔所建的黎国地域。商朝末年,黎国强大,不服从商纣王,西伯(周文王)以及西伯的儿子西伯发(周武王)替纣伐黎,黎国灭亡,史称“西伯戡黎”。周朝建立后,武王赐帝尧的后裔侯爵,称黎侯,沿用黎国的名称,但是此黎国的疆域大大缩小,只限今黎城县地。

       周宣王十五年(前812年),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周惠王十四年(前663年),潞子国攻灭了黎侯国。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子国,使黎侯后裔重建黎侯国,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

       西汉置潞县,今黎城县地属之。三国、两晋时期,仍属潞县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废潞县,以潞县地置刈陵县,属襄垣郡。

       隋开皇十八年(958年),刈陵县更名黎城县,属韩州。隋大业元年(605年)罢韩州,黎城县属上党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韩州于襄垣,韩州领襄垣、铜鞮、黎城、涉县、武乡等五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废韩州,所辖各县属潞州。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改为黎亭县,以避朱全忠父朱诚名讳。五代后唐复为黎城县。

       北宋,黎城县属潞州,潞州亦曰上党郡昭义军。天圣三年(1025年)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潞城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黎城县,仍属潞州。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改昭义军为隆德军,崇宁三年(1104年)升隆德府,领上党、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7个县。

       金代,改隆德府为潞州,黎城县属河东南路潞州,贞祐三年(1215年)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祐四年(1216年)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元代,属平阳路潞州,大德九年(1305年),因发生大地震,希冀安宁,而改平阳路为晋宁路,黎城县属晋宁路潞州。明代,黎城县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年)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5月,中华民国建立,全国废府、州、厅为省、县两级制。黎城县直属于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为冀宁道,黎城县属冀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废除道制,黎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黎城县属第三行政主任公署(驻沁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下旬,中共黎城县委成立,隶属中共冀豫特委直接领导。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9日,日军占领黎城县城。4月25日,八路军收复黎城县城。12月25日,日军在黎城的东阳关据点被抗日军民攻克,黎城全县光复。此后,黎城成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内完整县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黎城县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建国后并入河北省涉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黎城县属太行行署四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为黎城为黎城,黎北两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继续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将屯留县划入第三行政督察区,后划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长治县)。但实际上,黎城县为中共政权控制区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5日,黎城,黎北两县复合为黎城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9日,华北行政区划调整,太行三地委与太岳一地委合并组建长治专区,黎城县属长治专区。

       1958年11月3日,长治专区改名为晋东南专区,1967年4月成立晋东南区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改称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晋东南地区公署,期间黎城县一直随属。1985年4月30日,撤销晋东南地区,将原晋东南地区的襄垣、屯留、平顺、黎城、壶关、长子、武乡、沁县、沁源9县划归长治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