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陵川古名“光狼”,亦称“兰花”。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高平县置陵川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卷43:陵川县“以县多陵阜而名”。另据《山西历史地名录》:“以县有陵阳水,故名陵川。”
【沿革】
唐尧都冀州,三面距河。虞舜绍尧肇十有二州,此属冀。 夏禹贡冀州之域。 商冀州祖乙都耿,属畿内。周成王九年(前1107年)封小弱弟于唐,子爕父,更号晋,高都之属,为赤翟①留吁、铎辰之所居。
春秋时,晋景公七年(前593年),晋灭赤翟甲氏及留吁、铎辰,于是地属晋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今陵川县地归魏国。战国时,地属赵国,仅四载。周赧[nǎn]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赵长平一战,赵国战败,地悉秦有。
秦置高都县,属上党郡。上党,今潞安;高都,今泽州。 西汉,泫氏、高都、阳阿属上党郡。东汉及三国时,泫氏、高都属上党郡,隶并州。晋以并州统上党郡。永兴元年(304年),并州地皆为前赵刘渊所有。刘渊养子刘曜徙长安,其平阳以东地入后赵石勒。东晋太元中年(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分上党、平阳、河内三郡,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泫氏县改属建兴郡。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建兴郡改为建州,领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今高平市称长平郡,隶属于建州,领泫氏、高平2县属长平郡,治泫氏。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并泫氏入高平县,高平改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为高平县,改属高都郡,隶建州。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隶高平郡,属建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裁高平、安平二郡置“泽州”,以境内濩泽河为名,高平县属泽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高平县置陵川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撤建州,改高都县为丹川县,为泽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泽州为长平郡(治丹川),陵川县属长平郡。义宁二年(618年)李渊改长平郡为泽州。
武德元年(618年)5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泽州又分为建、泽二州。陵川属泽州,隶属河东道。武德三年(620年)于泽州的长平县置盖州(治今高平米山镇)。分丹川置晋城县,分置盖城县(治所在今陵川县盖城村)以隶之。盖州领晋城、盖城、陵川、高平四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废入盖州。武德九年(626年),并丹川、盖城二县入晋城。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废入泽州(治晋城)。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泽州为高平郡,领县六:晋城、陵川、阳城、沁水、端氏、高平。乾元元年(758年),高平郡又改回“泽州”,所辖未变,隶属河阳节度。
五代唐末陵川属昭义军,晋、梁相争,此所属无常。 宋分天下州军为十五路,陵川县属河东路泽州高平郡。金贞祐六年(1218年),陵川县改属孟州。属河东南路。正大元年(1224年),以泽州为忠昌军,统县四:晋城、端氏、高平、沁水,省去陵川。
元初改河东南路为平阳路,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陵川县,并置泽州司校司,领晋城、高平、阳城、沁水、陵川、端氏六县。至元三年(1266年)省司校司,并省陵川入晋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复置陵川县。大德九年(1305年)因大地震,为祈安宁,改平阳路为晋宁路。陵川县属泽州,隶晋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晋宁路为平阳府,陵川县属泽州,隶平阳府。洪武二年(1369年),升泽州为直隶州,直隶于山西布政使司。陵川县仍属泽州。清初沿袭明朝旧制。雍正六年(1728年),升泽州直隶州为泽州府(治凤台县),辖:凤台、高平、阳城、沁水、陵川5县。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泽州府,陵川县直属于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为冀宁道,陵川县属冀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废除道制,陵川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陵川县属第五行政主任公署(驻长治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31日,日军侵占陵川县城,烧杀抢掠之后,于4月5日,日军退出陵川。直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4月20日,日军连续进行了5次扫荡。4月30日,日军攻占陵川县城,陵川全境沦陷。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曾分置陵川、陵高等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之后,陵川县委及八路军全部撤出了陵川,国民党第24集团军所部27军遂入驻陵川。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10日,八路军和全县人民将入侵日军驱出陵川,全境解放。随后陵川、陵高合并为陵川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继续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将陵川县划入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浮山县,后移驻曲沃),但陵川实际为中共政权控制区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9日,华北行政区划调整,太行三地委与太岳一地委合并组建长治专区,陵川县属长治专区。
1958年11月3日,长治专区改名为晋东南专区。11月21日,撤销陵川县,并入晋城县。1960年1月7日,陵川县恢复建制。1967年4月成立晋东南区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改称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晋东南地区公署,期间陵川县一直随属。1985年4月30日,撤销晋东南地区,晋城市升为地级市,陵川县属晋城市。
【注释】
①赤翟亦作赤狄。其主要氏族有:潞氏(又称路氏)、皋落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毕氏《四州文献》曰:陵泽隗姓国,即陵子寿胡也。今陵川。 廧(qiáng)咎如《杜例》云:赤翟别种,今壶关、陵川。 铎,赤翟春秋铎遏父邑,今陵川之铎壑,讹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