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奎屯市


[日期:2014-02-16]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192次

【由来】
      “奎屯”是蒙古语“kuytun”的译音,意为“极冷”,始见于《元史》“奎腾”这个地名,此名源自奎屯河。相传成吉思汉西征时,军队夜宿于此,正值寒冬,兵士口呼“奎屯”,因此得名。突厥语称此地为“喀拉苏”意为“黑水”,泉水之意。光绪六年(1880年),在奎屯设置驿站。清末民初,奎屯为乌苏县的一个村庄。新中国成立后,乌苏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立奎屯乡。

【沿革】
       奎屯一带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秦代时,是塞种人的牧地,后为月氏牧地、乌孙牧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政权机构——西域都护府,古代新疆(西域),包括奎屯,正式列入中国版图。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奎屯先后为悦般,北魏、柔然、突厥属地。隋代,奎屯属西突厥铁勒部。

       唐朝时隶属于北庭都护府下的昆陵都督府。五代十国时,奎屯属九姓乌护和契丹族辽国。元太祖成吉思汗时(12O6-1227年),奎屯为蒙古族曲儿只地;元大德十年至至顺元年(1306-1330年),属察合台后王封地。清代属库尔喀喇乌苏管辖,为厄鲁特蒙古的牧地。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天山南北的军台、营塘一律改为驿站,专门从事军政公义信息的传递;奎屯驿是其中之一。

       民国二年(1913年),奎屯为乌苏县属地,称奎屯庄(为乌苏县九庄之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区”革命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防线,攻占乌苏、奎屯、独山子一带;“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在乌苏县下设4个千户长(哈语:门拜克),其中有奎屯千户长(驻地在八十四户转弯湖),管辖奎屯、巴音沟、九间楼、皇宫、八十四户等五个百户长(哈语:玉兹拜克)。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奎屯设立保安派出所。

       1950年8月,乌苏县根据上级指示改千户长、百户长制度为区、乡制,奎屯成为乌苏县第二区第一乡。1954年3月,乌苏县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奎屯成为第一区第一乡。1957年初,奎屯乡、八十四户乡、九间楼乡合并为幸福乡。1957年3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师部由炮台迁至奎屯。1958年7月,奎屯从乌苏县版图析出,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1967年7月奎屯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75年3月25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随之撤销,其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分别由所在地方管辖。

       1975年8月29日,奎屯成立县级市,由克拉玛依市析出,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同时,伊犁州党政机关由伊宁市迁至奎屯市,奎屯市成为伊犁州首府。1978年7月,在原农七师奎屯地区场(厂)矿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伊犁州奎屯农垦局。1979年10月,伊犁州党政机关迁回伊宁市。1981年12月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2年4月在伊犁州奎屯农垦局基础上恢复农七师;1983年1月,奎屯市革命委员会改为奎屯市人民政府,奎屯市与农七师体制分开,市委、市政府机构单设,直属伊犁州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