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偏关县


[日期:2016-03-03]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763次

【由来】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钧于天会元年(957年)置偏头砦。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砦为偏头关。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偏关为县,因“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

【沿革】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称林湖,属赵国儋林郡。秦汉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今偏关县地唐代以前从未有建制,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钧于天会元年(957年)置偏头砦。

       北宋时这里成为与西夏交兵的国防前线,因驻扎重兵,地位一度非常高;辽国于今县境东部置宁边州,属西南招讨司。金时仍称宁边州,正隆三年(1158年)析置宁边县为州治。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州、县俱废。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砦为偏头关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始筑城关,称偏头关,简称偏关。明成化二年(1466年)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太原镇总兵驻此,属太原府。嘉靖年间上升为路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偏关为县,又名通边关,属宁武府。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宁武府,其所辖各县直属于山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雁门道,偏关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废道制,偏关县直属于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偏关县属第二行政主任公署(驻岢岚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命山西省牺盟会的梁雷为第二战区战地执法司令,10月任命其为县长。此期间,梁雷把雁北13县的抗日中心建在偏关县城,并建立了偏关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共产党所领导的晋西北行政公署二专署(岢岚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26日,日军占领偏关县城。因陆续遭到国民党22军86师和八路军120师359旅的进攻,3月20日,日军撤离偏关县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偏关县属二专署领导。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虽然阎锡山继续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将偏关县划入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但实际偏关县由共产党控制,属晋绥边区雁门行署第二专署。次年6月雁门行署撤后直属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第二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晋西北行署第二专员公署改称五寨专署,偏关县属之。

       1949年10月,成立兴县专区,偏关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6月,撤销兴县专区,偏关县划归忻县专区。1958年11月3日,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偏关县属晋北专区。1959年1月1日,偏关县以及保德县石塘河以北地区并入河曲县,7月,各县恢复原来建制,偏关县仍属晋北专区。

       1961年6月2日,撤销晋北专,恢复忻县专区和雁北专区,偏关县隶属忻县专区。1967年3月26日,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忻县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28日,忻县地区更名为忻州地区,偏关县始终随属。2000年6月14日,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偏关县属忻州市。

【注释】
       ①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头砦为偏头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