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置神池堡,因当地有神池而为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神池营(堡),建神池县。
据明《文昌祠记》:“宁武北距黄花岭,皆祟岭叠嶂,乌道虬盘。踰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生于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不生,名曰神池。”此神池水,实为地下泉水,故冬夏不涸。
【沿革】
神池县在春秋时属北狄之楼烦国①地;战国时,赵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赵国灭楼烦,今神池隶属于赵;秦时,属雁门,西汉属楼烦县;魏晋时,地属鲜卑;北魏置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两县,今神池属尖山;北周置神武县。
隋唐时期,今神池地属于朔州鄯阳县(也作善阳)。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今神池随鄯阳县归属契丹。辽重熙九年(1040年),今神池地改属神武县;金元时期,隶于宁武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神池堡,因神池为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神池营(堡),建神池县,属宁武府。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宁武府,其所辖各县直属于山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雁门道,神池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废道制,神池县直属于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神池县属第二行政主任公署(驻岢岚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22日 日军第一次侵占神池。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3日,日军第二次占领神池②。同年4月,日伪山西公署设置了雁门、冀宁、河东、上党4道,神池县属雁门道,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八路军一二〇师进入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根据地,神池县属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15日正式建立晋西北民主政权,称山西省第二游击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神池属第二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西全省106县市被阎锡山军队抢占79个,阎锡山继续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山西全省设为16个行政督察区,神池县隶属第十一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山西省政府改设14个行政督察区,神池县属第八区。同时期,中共领导的神池县政权方面: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县属雁门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雁门行政公署撤消,本县复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第二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改属五寨专署。
1949年10月,成立兴县专区,神池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6月,本县划归忻县专区。1958年11月3日,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神池县属晋北专区。同年12月,神池并入五寨、宁武两县。1961年4月,恢复神池县,仍属晋北专员公区。同年6月2日,撤销晋北专,恢复忻县专区和雁北专区。神池县隶属忻县专区。1967年3月26日,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78年,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忻县地区行政公署,神池县始终随属。1983年7月28日,忻县地区更名为忻州地区。2000年6月14日,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神池县属忻州市。
【注释】
①另外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楼烦国不是戎狄之国,而是周天子所封诸侯,为子爵。
②据统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22日,日军第一次侵占神池之后,杀死城乡无辜群众570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3日,日军第二次占领神池后,共杀害3049人,烧毁房屋31730间。有15个村庄被严重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