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县 >> 文章内容

代县


[日期:2016-01-25]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012次

【由来】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置广武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封其次子刘恒为代王,太原郡改为代国,广武县属代国管辖。王莽纂汉后,广武县改称信桓县。东汉恢复广武县,改属雁门郡。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广武县入北魏,初属司州,后属肆州雁门郡。隋开皇五年(585年),废郡,并改肆州为代州,因西汉时为代国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避太子杨广讳,广武县改称雁门县。大业初年,改代州为雁门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撤销雁门县,废入代州。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清朝旧制府、州、厅为县,改代州为代县。

【沿革】
       今代县地西周时属并州,春秋期间为晋国。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赵国。秦统一六国后,天下设立36郡,代县属太原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今代县地始建县,名曰广武县(今日雁门关下的古城村)。

       西汉时,广武县属并州太原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封其次子刘恒为代王,太原郡改为代国,广武县属代国管辖。王莽纂汉后,广武县改称信桓县。东汉恢复广武县,改属雁门郡,隶并州。

       三国时,广武县归魏。黄初元年(220年),雁门郡南迁至勾注,由阴馆县迁置广武县城,领八县:广武、崞[guō] 、汪陶、平城、繁峙、俊人、原平、马邑。西晋因袭魏制。十六国时期,广武县先后被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六国更迭占有。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广武县入北魏,初属司州,后属肆州。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雁门郡广武县属东魏。北齐时,仍称广武县,为雁门郡治所。北周大成元年(579年),肆州治所由九原(今忻州市)移至上馆城,上馆城成为州、郡、县治所。

       隋开皇五年(585年),废郡,并改肆州为代州,开皇十八年(598年),为避太子杨广讳,广武县改称雁门县,因境内有雁门山和雁门关。大业初年,改代州为雁门郡,隶冀州,领雁门、繁峙、崞、五台、灵丘五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代州为雁门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雁门郡为代州,领雁门、崞、繁峙、五台、唐林五县,隶河东道。五代时期先后归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所辖,皆称代州雁门县,隶河东路。

       北宋仍称代州雁门县,隶河东路,领雁门、崞、五台、繁峙四县。金仍为代州雁门县驻地,隶河东北路。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撤消雁门县,废入代州,隶冀宁路。至元三年(1266年),隶九原府,辖崞、代、台、坚四州。至元四年(1267年)废九原府,代州复隶太原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代州为县,第一次有代县之名。洪武八年(1375年)代县复升为州,领五台、繁峙、崞三县,隶太原府。成化二十三年(1487)置雁门道,与州同治。嘉靖中年改雁平道,明末废。清初,称代州,隶属太原府。清康熙十年(1671)复置雁平道,代州属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升为直隶州,直属山西布政司,领五台、崞、繁峙三县。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清朝旧制府、州、厅为县,改代州为代县,直属于山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雁门道,道尹驻代县(翌年6月迁至大同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废道制,代县直属于山西省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代县属第一行政主任公署(驻五台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30日晚,日军占领代县县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伪代县公署成立,6月27日,伪山西省公署正式成立。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日伪山西公署设置了雁门、冀宁、河东、上党4道,代县属雁门道,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代县属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代县属晋东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上半年,属晋察冀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河北办事处。春夏之交,代县以滹沱河为界,北与山阴县南山地区合并,称山阴县,南括五台县十三、十四区,称代县,均属河北办事处。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代县南山部分地区与东崞县合并为崞代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河北办事处撤销,代县改属晋察冀边区冀晋二专署。同年冬,山阴、代县合并为山代县,为时两月复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继续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山西全省设为16个行政督察区,代县隶属第一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山西省政府改设14个行政督察区,代县属第三区。国共内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代县政府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改属冀晋五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划归晋绥边区六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属晋绥雁南专署。

       1949年10月设置忻县专区,初辖九县:忻县、代县、宁武、静乐、五台、定襄、繁峙、崞县、阳曲。1958年11月3日,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2月,繁峙、代县合并为繁峙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6月2日,撤销晋北专,恢复忻县专区和雁北专区。7月9日,繁峙、代县治,仍属忻县专区。1967年3月26日,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代县属之。1978年,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忻县地区行政公署,代县属之。1983年7月28日,忻县地区更名为忻州地区。2000年6月14日,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代县属忻州市。

【注释】
       ①勾注,山名,即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为古代九塞之一。一些古籍中,“勾”亦写作“句”。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