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伪齐阜昌二年(金天会九年,即1131年)刘豫析蓬莱之阳疃镇及莱阳县地置栖霞县,因筑城时“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传为此地乃朝霞栖息的地方,便定名为“栖霞”。 1995年11月30日,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县级)。
【沿革】
春秋以前,县境属牟子国地;战国时期,为齐国东莱地。秦并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境属齐郡东境。至西汉为腄县(治所在今福山城)地,属东莱郡,隶青州。东汉末,腄县废,改属黄县(治所在今蓬莱城)属东莱郡,隶青州。
三国时期,栖霞为魏国青州东莱郡黄县地。两晋时,仍为黄县辖地。南北朝时属刘宋,后属北魏。隋朝时复为黄县地,属东莱郡,隶青州。
唐神龙三年(707年)始置蓬莱县,栖霞为蓬莱县之阳疃镇,属登州东牟郡,隶河南道。五代十国时,同于唐代后期。宋代,今栖霞属蓬莱县之阳疃镇,隶京东东路登州。
金国伪齐阜昌二年(金天会九年,即1131年),刘豫析蓬莱之阳疃镇及莱阳县地置栖霞县,属登州。元代,今栖霞属山东东西道般阳路总管府登州,后改属淄莱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改属般阳路。
明洪武元年,废般阳路置莱州府辖登州。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府,栖霞属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清代,栖霞县仍属登州府,隶山东布政使司。
民国二年(1913年)1月,废府设道,栖霞县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置东海道,栖霞县属东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道废制,栖霞县直属山东省政府。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山东省国民政府将全省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后增至为17个),栖霞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栖霞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山东国民政府垮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12日,日军侵占栖霞县。伪山东省公署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两市,栖霞县属鲁东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唐仰杜任伪省长期间效仿清代,山东设“九州十府”的政区建制,栖霞县属登州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山东省公署瓦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栖霞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专署区。同年12月析栖霞县东部七个区置栖东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析栖东县之桃村、榆山二区,海阳县林寺、发城、郭城、徐家店、长沙五个区,牟平县观水、崮山两个区,乳山县马石店区置牙前县,因境内有牙山得名。
1950年1月撤销牙前县,其辖区复归栖东、牟平、海阳、乳山四县。1953年7月撤销栖东县,辖区并入栖霞县,属莱阳专区。1958年11月,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署迁驻烟台。1967年2月27日,烟台专区改为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10日,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烟台地区行政公署,栖霞县属烟台地区。1983年11月,烟台地区撤销,设立地级烟台市,栖霞县隶属烟台市。1995年11月30日,撤销栖霞县,设立栖霞市(县级),由烟台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