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肥城市


[日期:2015-09-04]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132次

【由来】
       西汉初年(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因其地为春秋时肥子国遗民散居之处,故名。1992年3月1日,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

【沿革】
       商(殷)时期,地域属青州、徐州所辖;西周时属兖州所辖;春秋时期属齐、鲁两国所辖;战国时期归齐国管辖;秦代为齐郡所辖。西汉初年(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东汉章帝末年(87年—88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县国富城县。

       三国魏(220年—265年)至东晋(317年)前,归属同东汉。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后,境地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济北郡、东平郡分辖。南北朝宋(420年—479年),在原肥城县故城设济北郡,原肥城县境地分属卢县、蛇邱县和富城县,隶属兖州。

       南北朝,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复置肥城县,并设东济北郡于肥城县城。南北朝北齐(550年—577年)撤东济北郡,并入茌平县的济北郡,肥城县属之。南北朝北周建德六年(577年),于肥城县城置肥城郡。

       隋开皇初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管辖。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辖,隶属河南道兖州。贞观元年(627年)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乾封元年(666年)改博城县为乾封肥。总章元年(668年),改乾封县复为博城县。神龙元年(705年),再次改称乾封县。五代(907年—960年)境地仍属乾封县,隶属兖州。

       宋代(960年—1279年)初属乾封县,后属奉符县、平阴县分辖,隶属京东西路郓州。金代(1115年—1234年)曾在旧肥城设辛寨镇,境地属平阴县、奉符县分辖,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肥城县改属济南府,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清代初沿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1913年)肥城县属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济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置泰安道,肥城县属泰安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废道制,肥城县直属于山东省。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山东省国民政府将全省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后增至为17个),肥城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肥城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日 ,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入侵肥城。3月5日,伪山东省公署成立,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两市,肥城县属鲁西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唐仰杜任伪省长期间效仿清代,山东设“九州十府”的政区建制,肥城县属泰安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山东省公署瓦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泰西人民开展了创建泰西敌后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建立,仍按国民党政府序列隶属,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中共鲁西区党委在馆陶县成立,共领导7个地委,肥城县属六地委(不久改称泰西地委)。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15日,泰西、鲁西北两个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领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肥城县属泰西专署。抗战胜利后,肥城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一专属。

       1950年5月,设置泰安专区,肥城县归属泰安专区。1958年10月撤销泰安专区,所属县划归聊城专区。1959年7月肥城县划归济南市。1961年5月复置泰安专区,肥城县复归泰安专区。1967年3月成立“泰安地区革命委员会”;1972年7月改为泰安地区行政公署; 1985年5月撤销泰安地区,原县级泰安市升为地级市,肥城县一直随属。1992年3月1日,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由省直辖、泰安市代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