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山东省 >> 威海市 >> 文章内容

威海市


[日期:2015-08-30]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096次

【由来】
       威海原为文登县(今文登区)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置卫,旧称威海卫,名寓“威震东海”之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6日,奉山东省政府命令,设立威海卫市。1950年5月9日,撤威海卫市,设立威海县。1951年3月28日,撤威海县,复设威海市(地专级)。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

【沿革】
       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春秋时期,境内先后为莱子国地、齐国东莱地。莱子国为姜姓东方夷国。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因莱地位于齐国之东,始称东莱。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今市境先属齐郡,后属胶东郡,为腄县地。秦之腄县,设治于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

       西汉时期,境内属青州东莱郡地。东莱郡治在今莱州市,领县十七,今市境内置有不夜县(设治于今荣成市不夜)、昌阳县(设治于今文登市宋村东)、育犁县(设治于今乳山市城阴村南)。东汉初省并不夜、育犁二县,境内仍属青州东莱郡。郡治由今莱州市迁至今龙口市黄城集。

       三国时期,境内属魏东莱郡地,设昌阳县。晋初,省昌阳县并入长广县,属长广郡,今市境南部属之,郡治在今海阳市发城(一说驻不其,在今青岛市城阳区城阳村北)。同时改东莱郡为东莱国(都掖县,今莱州),市境北部属之,为牟平县地,县治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又析长广县复置昌阳县,设治于今莱阳市照旺庄,仍属长广郡。自晋至北齐间,昆嵛山以东不再有县治。

       东晋时期,后赵在牟平县析置东牟郡东牟县,今市境北部属之,郡治、县治均在今烟台市牟平区。境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四代相沿未改。南北朝,刘宋省东牟郡并入东莱郡,省东牟县并入牟平县,今市境北部属之。南部仍属长广郡,为昌阳县地。北魏皇兴四年(470年)分青州置光州(治掖县,今莱州),领东莱、东牟、长广三郡,今市境北部属东牟郡牟平县地;南部属长广郡昌阳县地。东魏兴和元年(539年),析昌阳县地置观阳县,属长广郡,境南部属之,北部仍属东牟郡,为牟平县地。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东牟郡并入长广郡,仍属光州;天统四年(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

       隋代,境内为青州东莱郡(治掖县,今莱州)地,设文登县。隋代,郡与州相继存续。开皇初废长广郡入莱州,至大业初又废莱州,置东莱郡。唐代,境内为河南道登州(治蓬莱)地,设文登县。唐代,登州几经置废。武德四年(621年)析东莱郡置登州,州治文登,贞观元年(627年)废。如意元年(692年)又以莱州之牟平、黄县、文登复置登州,州治牟平。神龙三年(707年)徙治蓬莱。天宝元年(742年)又废,改置东牟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称东牟郡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665年)析文登县西境,于东牟故城(今牟平)置牟平县,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一千余年间,境西南部一直属牟平县,其余属文登县。

       五代时期,境内建置与唐代同,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境内为京东东路登州地,设文登县。宋延唐制,在境内置登州,初属京东路。熙宁七年(1074年)改属京东东路。境内置乳山寨,时属牟平县,即今乳山市乳山寨村。

       金代,境内为山东东路宁海州地,设文登县。天会六年(1128年)金人攻取京东东路州郡,天会九年(1131年)以登州之牟平、文登两县立宁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宁海州,领牟平、文登二县,州治今牟平。境内置温水镇(时属文登县,在今环翠区温泉汤村)、汤泉镇(时属牟平县,在今乳山市汤上村)。元代,境内为中书省宁海州地,设文登县。金正大二年(1225年)元兵攻取京东州县,宁海州隶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年)宁海州直隶中书省部,领牟平、文登二县。

       明代,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宁海州地,设文登县。明初,境内设辛汪寨、温泉镇、斥山镇、乳山寨四巡检司。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御倭寇,在境内设威海、成山、靖海三卫和宁津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析辛汪都三里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东海”之义。“威海即由此而来。宣德二年(1427年)设文登营。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又设百尺崖、寻山、海阳三守御千户所。卫、所皆隶属山东都指挥使司。

       清代,境内为山东布政使司登州府地,设文登、荣成二县。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由辽东海道攻入,破宁海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卫置荣成县,县治在今荣成市成山卫,属登州府。同时裁威海、靖海二卫并入文登县,设威海、靖海二巡检司。境内还设有石岛、盐滩二巡检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租界内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威海卫城里仍属文登县。

       民国二年(1913年)裁并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境内除租界区外,文登、荣成二县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胶东道置东海道,境内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文登、荣成二县直属山东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威海卫收回,置威海卫行政区,直隶行政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国民政府先后将山东省划为三个行署区,17个行政督察区,文登、荣成二县属胶东行署区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被国民政府撤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撤销了三个行署区,设立六个省政府办事处,分别领辖17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今境内属鲁东(第六)办事处第七行政督察区。自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以后,境内除威海卫市市区北部曾被国民党军队暂时占领过外,其余全部已是解放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荣成、文登和威海卫建立;9月,东海专区成立,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和荣成县、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之。其后,境内先后又成立文西、文东(文登)、牟海行政公署等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属东海专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东海专区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成立威海卫市,与东海专区皆隶属胶东行政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威海卫市改属东海专区,专员公署驻文登。

       1950年5月9日,撤销胶东行政区和东海专区,组建文登专区,撤威海卫市,设立威海县。其时,境内有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五县。1951年3月28日,撤威海县,复设威海市。1954年10月,威海市由专区辖市改为省辖市(县级),由文登专区督导。1956年2月24日,撤销文登专区,所属县市并入莱阳专区,专员公署驻莱阳。其时,境内设有文登县、荣成县、乳山县和威海市。1958年10月18日,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专员公署迁烟台市。同年,威海市由省辖市(县级)改为专区辖市,属烟台专区。1967年2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烟台专区改称烟台地区,今境内属之。

       1983年8月30日,撤销烟台地区,烟台市升为省辖市,威海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行政区域改设为环翠区;同时,将烟台市所辖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属威海市管辖;1993年7月,乳山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属威海市管辖。2014年1月25日,撤销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以原文登市(不含汪疃镇、苘山镇)的行政区域为威海市文登区的行政区域,将原文登市的汪疃镇、苘山镇划归威海市环翠区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