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金天会八年(1130年),“齐国皇帝”刘豫析禹城县东南部置齐河县。该县原为古齐地,县南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齐河,故名济河。据《今县释名》:“县东有耿济镇,后汉建武五年,耿弇拨祝阿,遂渡济水,向历城,镇因以名。今有耿济渡口,在大清河上,宋改镇曰济河。金大定八年因置县。”
【沿革】
夏商为兖州之域,西周属齐国地。春秋称祝柯,又名督杨。秦朝置祝柯县,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称祝阿县。新莽改祝阿县为安城县,东汉建武五年(29 年)复称祝阿县。
东晋时祝阿升县为郡,南北朝时又撤郡复县。唐朝天宝元年(742 年)改祝阿县为禹城县。乾元二年(759年),迁城于迁善村,即今禹城市区。原县城称耿济镇,宋改耿济镇为济河镇,继称齐河镇。金天会八年(1130年)撤镇改县,称齐河县,隶济南府。元,齐河县隶燕南河北道德州。明,隶济南府。清,隶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清朝旧制府、州、厅,实行道、县制,齐河县属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岱北道改称济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齐河县直属于山东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国民政府在全省设立12个行政督察区(后增至17个),齐河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齐河县仍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日伪统治山东时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5日,伪山东省公署成立,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齐河县属鲁北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唐仰杜任伪省长期间效仿清代,山东设“九州十府”的政区建制,齐河县属济南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山东省公署瓦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今齐河县版图分为三个政区,北部先后称齐河县、齐临县、齐济县、齐河县,县城设在孙耿,今齐河县表白寺镇;今齐河县南部成立河西县,县城在赵官镇;中部初称齐河县,属鲁西区运东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属冀鲁豫区四专区,8月属晋冀鲁豫边区十九专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齐河县和禹城县合并改称齐禹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十六专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属晋冀鲁豫边区七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属冀鲁豫区一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属晋冀鲁豫区六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山东省泺北专区。
1950年5月齐禹县撤销,齐禹县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区划入禹城县(今禹城市),第一、 二、三、四、五、十二区划入齐河县,2县均隶属德州专署,1956年2月撤销德州专区,齐河县改隶聊城专署,同时长清县河西部分并入本县。1961 年齐河县复隶德州专区。1967年3月,德州专区更名为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德州地区行政公署,齐河县随属。1994年12月,德州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德州市,齐河县属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