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塔什库尔干”为突厥语,“塔什”意为“石头”,“库尔干”即“城堡”。塔什库尔干意即“石头城堡”,因县城南有一座石头城堡而得名。
【沿革】
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里的蒲犁、依耐、西夜、乌秅[chá]等地。东汉时统为德若地。魏晋南北朝时复分为满犁和亿若两地。北魏至唐为喝盘陀国,又作渴盘陀。唐开元(713年—741年)中在故喝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带)置葱岭守捉,为安西戍所。
宋、元时隶属于阗。明时隶叶尔羌汗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蒲犁分防厅,隶莎车府。民国二年(1913年),蒲犁分防厅改设为蒲犁县,隶喀什行政区。
1954年9月17日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隶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隶属喀什地区至今。
【附加】
守捉,唐制,是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甘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新疆。唐代边兵守戍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其下则有城有镇。守捉驻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