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13年设乌鲁克恰提分县,1929年改为乌鲁克恰提设治局。1938年乌鲁克恰提设置局改为乌恰县。乌恰,是柯尔克孜语“乌鲁克恰提”的简称,意为“大山沟分岔口”。因克孜勒河谷在该地分岔成三道沟而得名。
【沿革】
汉初时属疏勒国地,后属汉朝的疏勒都督府管辖。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属突厥汗国统治。唐朝时属疏勒督都府。八世纪中期,属回讫汗国。公元九世纪四十年代,属柯尔克孜汗国。宋代时属回鹘王国。
明代时至公元十六世纪初属叶尔羌汗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属喀什噶尔道疏附县。光绪八年(1882年)成立疏附县,地属疏附县所辖。
1913年设乌鲁克恰提分县,分县治乌鲁克恰提。1929年改为乌鲁克恰提设治局。1938年乌鲁克恰提设置局改为乌恰县,县城由乌鲁克恰提搬迁到黑孜苇,属喀什行政区。
1954年乌恰县划入新成立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85年8月23日乌恰县发生7.4级强烈地震,县城被毁。后又在东北6千米的博鲁什地方重建新县城。1989年10月17日举行了新城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