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以“拜”和“赛里木”两城合置拜城县。《西域同文志》卷2:拜“回语,富厚之意。居民富厚,多牲畜,故名”。一说“拜”为突厥语“巴依”一词音译变音而来,意为富庶。
【沿革】
汉时为姑墨国、龟兹国地,归西域都护统领。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时,为龟兹国属地。唐时,这里有两城:西一城为“阿悉言城”,即“拜”,东一城为“俱毗罗城”,即“赛里木”,均属姑墨州,为安西都护府下的龟兹都督府所治。宋时先后属辽、西辽。
元、明为别失八里辖地。直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设“巴依”和“赛里木”两城。光绪八年(1882年)两地合建拜城县,隶属温宿直隶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隶温宿府。
民国九年(1920年)拜城县为阿克苏行政区所辖九县之一。之后拜城县先后隶属阿克苏道、阿克苏行政区、阿克苏专区和阿克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