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大业初置全椒县。据王逸《楚辞注》:“土高曰丘,四堕曰椒”。“山椒,山顶也。”据《清一统志》:覆釜山“在全椒县治北,形如覆釜,故名。城跨其上,为县治主山。”县治在山上,因名全椒。
另一说: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
【沿革】
禹贡时代属扬州之域。春秋时全椒属楚,是贵族的采邑,称“椒邑”,伍举(伍子胥的祖先)曾受封于此。境内多丘陵,“椒”的意思大约是丘陵(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后伍子胥奔吴灭楚,全椒属吴。再后来勾践灭吴,全椒属越。
战国时越灭于楚,全椒再度属楚。秦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全椒为九江郡地。
西汉 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东汉 建武二十七年(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79年),全椒侯国改属下邳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复为全椒县。
三国时期 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西晋 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东晋 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南北朝时期,宋仍置南谯郡。永初年间(420年~422年)全椒为山桑、酂县所在地,属南豫州。元嘉八年(431年)酂县划属历阳郡,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酂县又划属新昌郡。南齐,酂县改属临江郡。梁改南谯郡为北谯郡。
隋开皇(581年~ 600年)初,废北谯郡,置滁州。大业(605年~618年)初,州废,复为全椒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全椒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辖全椒县。乾元元年(758年),改属滁州。
宋全椒属滁州,隶属淮南路,后属淮南东路。元全椒属滁州,初隶滁州路,后隶扬州路。
明初,废全椒县入滁州。洪武七年(1374年),以滁州隶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为全椒县,属滁州,仍隶凤阳府;洪武十九年(1386年),升滁州为直隶州,全椒县属之。
清初,全椒县属江南省滁州。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全椒县属安徽省滁州。后分属安徽省安庐滁和道滁州。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废清朝旧制中州、府、厅,全椒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淮泗道,全椒县属淮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全椒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全椒县属第三专区(驻含山县)。同年8月,全椒县改属第五专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第五区专属移驻全椒县。抗战结束后,安徽省又重划为10个区,全椒县属第九专区(专署驻巢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元月25日,全椒县解放。1949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宿县、滁县两专区合并成蚌埠专区,全椒县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2年12月20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安徽省滁州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