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郎溪县


[日期:2014-09-20]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958次

【由来】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置建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热河省建平县(今属辽宁省朝阳市)同名,取县境主要河流名改为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沿革】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期,为楚,越争夺地。楚宣王十五年(前355年),楚灭越,全为楚有。秦汉时期,地属鄣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国。翌年,平江南,属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市)鄣县(治今浙江安吉县西北)地。秦末,属鄣郡(治鄣县)鄣县地。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鄣郡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鄣郡改属韩信楚国(都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高祖六年(前201年)春正月,鄣郡改属刘贾荆国(都吴,今苏州市)。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七月,鄣郡归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月,鄣郡改属刘吴国(都江陵,今扬州市)。景帝三年(前154年)六月,鄣郡改属刘非江都国(都广陵)。元狩元年(前122年),鄣郡归汉。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壬子,改鄣郡为丹阳郡(改治宛陵,今宣州市区),属丹阳郡故鄣县(仍治今安吉县西北)。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丹阳郡改属扬州刺史部。

       东汉初,故鄣县仍属扬州(治所多变)丹阳郡(仍治宛陵)。中平二年(185年),分故鄣县地置广德县(治今桃州镇西南郊),属扬州(治寿春,今寿县城关镇)丹阳郡(仍治宛陵,今宣州市区)。从此,长期为广德(石封,绥安)县西北地区。具体是:兴平二年(195年),属孙策控制区,仍旧制。建安十六年(211年),属孙吴扬州(治建业,今南京市)丹阳郡(初治芜湖,今为市。后治姑孰,今当涂县城关镇等地)。一说建安八年(193年)以故鄣县西郊地区置广德县,今郎溪县地属之,属扬州丹阳郡。

       三国时期,黄武元年(222年),属吴国扬州丹阳郡(后均治建业,今南京市)。嘉禾初(约23年),丹阳郡改治宛陵(今宣州市区)。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三月平吴,广德县改属扬州(仍治建业)宣城郡(治宛陵)。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改建邺为"建康"。东晋初,沿袭西晋之旧。咸和四年(329年),宣城郡改属侨置豫州(侨址多变)。兴宁初(约363年),宣城郡改治芜湖(今为市);不久,还治宛陵。义熙九年(413年),宣城郡改属扬州。

       南朝·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属刘宋扬州(仍治建康)宣城郡(仍治宛陵)。永初三年(422年),今县境分属扬州义兴郡(治阳羡,今江苏宜兴市)绥安县(并广德,故鄣,长城,阳羡,义乡5个县地设,治今桃州镇),宣城郡广德县。泰始二年(466年)九月,宣城郡改属扬州。九月壬辰,宣城郡改属东豫州(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泰始三年(467年)五月辛丑,宣城郡复属扬州。泰始四年(468年),绥安县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复置广德县,改属宣城郡。泰始五年(469年)二月丙申,宣城郡复属南豫州(治宛陵)。六月壬午,宣城郡复属扬州。泰始七年(471年),宣城郡复属南豫州(治历阳)。升明二年(478年)九月丙午,改扬州刺史为牧。

       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起,今县境属齐朝,广德县仍属南豫州(治历阳)宣城郡(治宛陵);绥安县改属扬州(仍治建康)义兴郡(仍治阳羡)。建元二年(480年),宣城郡改属扬州。永明二年(484年),宣城郡改属南豫州(治姑孰)。

       南朝·齐中兴二年(502年)四月,今县境入梁,广德县仍属南豫州(治历阳)宣城郡(仍治宛陵);绥安县仍属扬州(仍治建康)义兴郡(仍治阳羡)。天监二年(503年),废义兴绥安县,组建石封县(仍治今桃州镇),今县境为石封,广德(仍治今桃州镇西南)2个县分领。具体为:2个县属南豫州(仍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宣城郡(仍治宛陵,今宣州市区)。中大通二年(530年),宣城郡改属扬州(仍治建康,今南京市)。大宝元年(550年),石封县改属广梁郡(治石封),2个郡仍属扬州。承圣元年(552年),2个郡改属南豫州(改治宛陵)。

       南朝·梁太平二年(557年)十月,今县入陈朝,广德县仍属南豫州宣城郡(均治宛陵);石封县改属扬州(仍治建康)广梁郡(仍治石封县)。永定二年(558年)八月丙寅,改广梁郡为陈留郡(仍治石封),广德,石封2个县改属扬州(仍治建康)陈留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陈留郡,撤销广德,安吉,故鄣,原乡,绥安县并入石封县,改石封县为新置绥安县(治今广德县桃州镇),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年),改属湖州(治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后改属宣州(治宣城,今宣州市区),今郎溪县属绥安县西北部地区。大业三年(607年)四月,绥安县改属扬州刺史部宣城郡(治宣城)。隋末,为群雄所据。大业十三年(617年)后,为自称历阳总管(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杜伏威辖区,仍旧制。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杜伏威受隋封楚王,仍之。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杜伏威降唐置桃州(治绥安,今广德县桃州镇),今县境属宣州总管府(治宣城,今宣州市区)桃州绥安,桐陈县分领。后改宣州总管府为宣州都督府。武德六年(623年),为辅公祏宋国(都丹杨[阳]今南京市)控制区。武德七年(624年),废桃州,撤销桐陈,怀德县,并入绥安县,今县境为宣州都督府宣州(治宣城)绥安县西北部地区。贞观元年(627年),宣州改属江南道地理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宣州属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天宝元年(742年)宣州改为宣城郡(仍治宣城)。至德二载(757年)九月,改绥安县为广德县(仍治今桃州镇),仍属江南西道宣城郡。自后,今郎溪县属广德县西北地区。十二月,宣城郡复名宣州(仍治宣城)。乾元元年(758年)十二月,宣州改属浙西道节度使(治蒺州,今南京市)。贞元三年(787年),宣州改属宣歙道(均治宣城),后改为宣歙池团练观察使(仍治宣城)。大顺二年(891年),改称宁国军节度使(仍治宣城)。天复三年(903年)废宁国军节度使,改为都团练使。唐末,为吴王杨行密控制区,恢复宁国军节度使(仍治宣城)。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天四年(907年)四月唐亡,广德县属吴国宁国军节镇宣州(均治宣城),今县境仍为广德县西北地区。南吴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广德县(仍治今桃州镇)改属南唐国江宁府(治今南京市),在广德县设制置使。

       北宋开宝八年(974年)十一月,灭南唐,广德县改属江南道宣州(仍治宣城)。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宣州改属江南东路(治蒺州,今南京市)。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升广德县为广德军(仍治今桃州镇),仅领广德1个县。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德县西北地区置建平县(治郎步镇,今郎溪县城关镇),属江南东路(仍治蒺州)广德军。从此,建平县(今郎溪县)从广德县分出。至道三年(998年),广德军改属江南路(仍治蒺州。仁宗时,蒺州升为江宁府)。天禧二年(1018年),广德军复属江南东路(仍治江宁府)。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东路(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建炎三年(1129年),广德军改属江南东路建康府(均治今南京市)。四年,广德军属江南路建康帅府(仍治今南京市)。绍兴初(约1131年后),广德军属江南东路(仍治建康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淮等处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今扬州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广德军为广德路(仍治广德)。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闰五月,江淮行省迁治杭州路(今为市)。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复迁扬州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徙治杭州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称江浙行省(仍属杭州路),建平县属江浙行省广德路,直属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建康路,今南京市)。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红巾军徐寿辉李二,罗四部占据,此后为群雄所据。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为朱元璋部控制。次年六月,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治广阳县,今桃州镇),属朱部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

       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明江南行省(仍治应天府,今南京市)广兴府(仍治广阳,今广德县桃州镇)。八月,广兴府直隶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广兴府改为直隶广德州(治广德,今桃州镇)。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直隶广德州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广德州直隶南京,后称南直隶(治今南京市)。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明亡,为福王朱由崧控制下的南直隶五月,广德县属朱由崧建南明弘光政权控制下南直隶直隶广德州。

       清顺治二年(1645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直隶广德州(仍治今桃州镇)。顺治十八年(1661年),直隶广德州改属江南省左布政使(驻江宁)。康熙六年(1667年),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治安庆府)。康熙九年(1670年)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徽宁道(治歙县,今徽城镇)。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直隶广德州直属江安十府储粮道(专业道,治歙县)。雍正十一年(1734年)改属安徽宁池太广道(治安庆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迁道治于芜胡(今为市)。咸丰四年(1854年),皖南地区改属浙江巡抚代管,仍旧制。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直隶广德州改属徽宁池太广道(改治宣城,今宣州市区)。咸丰十年(1860年)再迁道治于祁门县(今祁山镇)。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皖南地区复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同治四年(1865年),道治迁治芜湖(今为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皖南道(治芜湖)。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4月,废州,建平县(仍治郎步镇)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3月,改建平县为郎溪县(仍治今城关镇)。6月2日,郎溪县属安徽省芜湖道(驻芜湖,今为市)。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光复郎溪。7月15日"宁汉合流"后郎溪县(仍驻今城关镇)属南京国民政府安徽省。次年8月,正式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2日,郎溪县属安徽省第九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5日,日军侵占郎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1日,成立汪伪"郎溪县政府",属汪伪"安徽省"(驻蚌埠,今为市)"第七专区"(驻郎溪)。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1日,在广德县山北区新村成立广德郎溪两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奉命北撤。民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郎溪县解放。5月中旬,成立郎溪县人民政府(驻今城关镇)。5月8日,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3日,属宣城专区。5月底重组郎溪县人民政府(驻县城吉原镇)。8月6日,郎溪县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郎溪县仍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1952年3月28日,郎溪县改属芜湖专区。1955年12月28日,成立郎溪县人民委员会。1959年3月22日,撤销广德,郎溪县,并组建郎广县(仍驻桃州镇),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1年12月15日,撤销郎广县,恢复郎溪县,仍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8年8月14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71年,撤销芜湖专区,改置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郎溪县隶属宣城地区。1981年12月12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改称郎溪县人民政府。2000年6月25日,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郎溪县隶属宣城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