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余姚市


[日期:2014-08-30]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006次

【由来】
       秦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余姚县。1985年7月26日撤余姚县,设余姚市(县级)。对于县的取名,古人一般有过四种说法:一为山川说,二为人名说,三为瑞应说,四为物产说。

       经查古文献资料,馀姚之取名应属“山川说”较为可靠。较早的地理书籍《山海经·南山经·句馀山》条下载:“又东四百里曰句馀(句字读gou。唐代之后改称之为四明山)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晋代的大学问家郭璞在此条下作注说:“今在会稽馀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说:“江水又东经馀姚县故城南,县城为吴将朱然所筑,南临江津,北背巨海……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其句馀山以名县。山在馀姚之南,句章之北也。”

       至于姚字,今已失传的古籍《五帝系》一书中就有记载。汉代应劭曾读到此书,说:“姚水见《五帝系》,固不始于夏之无馀矣。”姚水边有姚邱,这在《太平环宇记》一书中曾说到:“舜生于姚邱。”姚邱又因在姚水之旁而得名,说明在舜出生之前已有姚邱之地名,故此宋代写的《元丰九域志》中也说:“馀姚有姚邱山。”由北可知,馀姚之名即裁取了句馀山之“馀”字,姚水之“姚”字,合称之为“馀姚”。 解放后改用简体字,把“馀姚”改写为“余姚”,沿用至今。

【沿革】
       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秦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始皇南巡至会稽祭禹陵,抵马渚渚山祭海,立郡县制,在浙置余姚等十七县,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筑县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废会稽郡,在境域设句章县,县治城山(今大隐),余姚并入句章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从句章县析出复置余姚县,并在余姚置州,称姚州,武德七年(624年)废州,复为余姚县,属越州。

       北宋时余姚属越州,北宋庆历年间(1014年—1045年)升为望级县,南宋建炎五年(119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余姚属绍兴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府为路,余姚县属绍兴路。元元贞二年(1295年)余姚再升为州,称余姚州,仍属绍兴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路复为府,余姚州属绍兴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余姚县,仍属绍兴府。清沿袭明制,余姚县仍属绍兴府。其中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在余姚特设“绍兴同知分府”府治于梁弄镇。

       民国元年(1912年)废绍兴府,余姚县为浙江省直辖。民国三年(1914年),浙江省于鄞县置会稽遣,余姚县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余姚县复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置行政督察区,余姚县属第五特区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3日,日军侵占余姚,县政府向南撤离,后至天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还治。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由绍兴迁至余姚,次年第三区改称第二区,余姚县仍归其属。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6月,建立余姚县人民政府,归属宁波专区。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宁波专区改称为宁波地区,余姚县随属。1983年7月,宁波地、市合并为地级宁波市,余姚县属宁波市。1985年7月26日,余姚撤县设市(县级),隶属宁波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