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桐乡市


[日期:2014-08-1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3022次

【由来】
       清光绪《桐乡县志》记载:“县市在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所梧桐,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1993年5月,撤消桐乡县,设立桐乡市(县级)。

【传说】
       据传,那时这里遍地是梧桐。在那千百万棵梧桐树之中,有一棵可称得上梧桐之王。它那挺拔的枝干高耸云天,要好几个人才抱得过来。那郁郁葱葱的树冠有好几亩地大。梧桐树古称佳木,它能招引珍奇的禽鸟前来栖息。俗称“良禽择木而栖”,所有神鸟仙禽都要拣梧桐那样的佳木筑巢。所以当时桐乡这个地方,处处是鸟语花香,好似仙境一般。

       有一天日正午时,在梧桐树林的上空,突然出现了若烟若雾,飘飘渺渺的祥云。在那云霞之中还传来阵阵仙乐一般的音响,有如洞箫轻吹,惹得在梧桐树上婉转鸣叫的百鸟,都停下来,偏着头,睁着眼,聆听那悦耳的乐声。一会儿,只听见“哗”的一声,所有的鸟一下子都冲天飞去,飞得一只也不剩。隔了不多一会儿,在百鸟的簇拥下,两只翠冠彩衣的鸾凤从绚烂的云端里徐徐降落了下来,栖息在那棵大梧桐树上。百鸟们团团围着鸾凤飞舞欢鸣。

       原来,这两只仙间的鸾凤,去西天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回来路过这里,被这个人间的仙境迷住了。在百鸟的热情邀请下,就欣然来到这里落了户。当时,这两只仙鸟与当地的百姓相处得很好。从此,居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满,这对鸾凤也就不愿再回天上去了。他们就在那棵大梧桐树上筑了巢,打算在此永远生息。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个皇亲国戚仗势霸占了这个地方,企图把这对鸾凤据为己有,日夜为他奏仙乐。那鸾凤怎么愿意做恶人的玩物呢?他们恋恋不舍地腾空而去,在半空中还时时回头,望着那棵梧桐树。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那恶棍眼看着鸾凤离去,又气又恨,发昏地下令砍伐掉这片梧桐佳木。居民们闻讯赶来,和那恶棍以及他手下的帮凶进行了斗争,梧桐树总算没有被砍伐尽,那棵大梧桐树也被人们从恶人的斧头下救了出来,但是已经被劈去了一半。

       百姓们为了纪念鸾凤,就在大梧桐树的北端建造了一座寺庙,叫“凤鸣寺”,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叫“凤鸣市”。又过了很久很久,这个地方设立了县治,就命名为“桐乡县”,以示“梧桐树的家乡”之意,这样,就留下了“桐乡本是凤凰家”的佳话。

       至于那棵被劈去一半的大梧桐树,直到解放后还活着,正确地说,它还剩下一张树皮,以及几个枝丫,人们搭了一个架子,撑着树皮,让这棵老树不死。1968年的时候,人们举着毛主席像、扛着大旗游行,走到大树皮底下的时候,扛着大旗的人走不过去,就把它给彻底砍掉了。

【沿革】
       春秋时期,今市境初属越,为吴越接壤争战地区。南有御儿(语儿),东有隆和携李(醉李、就李)。这是境内最早的地名。《春秋》鲁定公十四年(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闽庐十九年,即前496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携李(杜预注∶携李,吴郡嘉兴县南醉李城)。”吴国于今石门镇垒石为门以为吴越之界。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即前494年),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人越。今县境属吴。

       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即前473年)冬,越灭吴,尽有吴地。县境复归越。勾践灭吴后,传六世,至王无疆,无疆九年(楚威王六年,即前334年),“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此后,市境属楚。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会稽郡下设由拳(今嘉兴)、乌程(今湖州)等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东海、会稽、泅水、陈郡、薛郡人楚国。今市境属楚国。高祖六年(前201年),东阳、吴郡、鄣郡人荆国。今县境属荆国。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改荆国为吴国。今县境属吴国。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以后,恢复会稽郡。今县境属会稽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今市境属扬州会稽郡。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割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今市境隶吴郡。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由拳县“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吴赤乌五年(242年),避太子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属吴郡。今市境为嘉兴县西乡。

       两晋时期,市境“俱为嘉兴之西乡”,属吴郡。至南朝陈永定(557年~559年)初年,立海宁郡,“桐地隶海宁”。隋平定陈后,撤嘉兴县,并入吴县(今苏州)。今市境属吴县南境,隶苏州。隋仁寿二年(602年),复设嘉兴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嘉兴县属苏州。今桐乡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撤嘉兴县,县境入苏州吴县。贞观八年(634年),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

       五代时期,今市境随嘉兴隶属杭州,为吴越国钱氏地。吴越王钱嘉兴设义和镇(后改称市,在今崇福镇)。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析杭州嘉兴县西南的崇德、南津、语儿、千乘、积善、石门、募化七乡,置崇德县,设县治于义和市,属杭州。 天福五年(940年),吴越王钱元瓘在嘉兴县设置秀州,为吴越国所辖十三州之一,下辖嘉兴、盐、华亭、崇德四县。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再割嘉兴县的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至此,崇德县共辖十二乡,直至元代至元年间未变。政和七年(1117年),赐秀州名为嘉禾郡。崇德县隶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秀州为府,改称嘉兴府。嘉定元年(1208年),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等四县仍隶属嘉兴。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嘉兴军节度为嘉兴路,置嘉兴路总管府,后属于江浙行省,下辖崇德等三县一府(华亭府)。元贞元年(1295年),升崇德县为崇德州,属嘉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嘉兴路为嘉兴府,复崇德州为崇德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宣德五年(1430年),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镇)。

       清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嘉兴府。康熙元年(1662年),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同时改石门镇为玉溪镇。

       民国元年(1912年),废嘉兴府,石门、桐乡两县属钱塘道。民国三年(1914年),石门复称崇德。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两县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划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后属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4日,桐乡县解放,5月5日,崇德县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崇德、桐乡两县同属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专员公署。11月第一专员公署改称嘉兴专区。1958年11月,两县合并称桐乡县。1973年,改嘉兴专区为嘉兴地区,桐乡县隶嘉兴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嘉兴地区,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桐乡县隶嘉兴市。1993年5月,撤消桐乡县,设立桐乡市(县级),仍隶属嘉兴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