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海盐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
【沿革】
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海盐县。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东汉永建(126年—131年)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年—203年)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晋咸康七年(341年)县治迁至马嗥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梁中大通六年(534年)至大同元年(535年),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
唐开元五年(717年),迁县治于今地。天宝十年(751年),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宋代,海盐县属两浙西路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海盐县属之。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海盐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宣德五年 (1430年),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清代沿袭明制,海盐县属嘉兴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海盐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立钱塘道,海盐县属钱塘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海盐县直属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海盐属第二县政督察区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为适应战时需要,浙江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海盐县属第十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又调整为6个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省政府将6个区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翌年,又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三次调整中,海盐县均属第一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7日,海盐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一专员公署。11月第一专员公署改称嘉兴专区,海盐县随属。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1973年嘉兴专区改称嘉兴地区,海盐县属嘉兴地区。1983年10月,撤嘉兴地区,建立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海盐县隶属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