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66年2月,根据国务院和湖南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析湘阴县东部置汨罗县,因境内有汨水、罗水会合,其下游名汨罗江,因以得名。1987年9月,撤销汨罗县,改设汨罗市(县级)。
【沿革】
东周庄王七年(前690年),楚武王灭罗子国,将其遗民从宜城(今湖北宜城)迁至丹阳(今湖北秭归)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随后将罗子国遗民迁至湘江流域,筑城于汨罗江尾闾南岸(今汨罗城区西4公里处),故名罗城。其境域包括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及岳阳县南部和沅江市东部地区。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以罗子国移民领地设置罗县,治所设罗城,隶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徙衡山王吴苪为长沙王,长沙郡改为长沙国,罗县随隶。东汉建武七年(31年)恢复长沙郡,隶荆州,罗县仍隶长沙郡。东汉熹平年间(172年—178年),划出罗县东部置汉昌县(即平江县)。建安十三年(208年)12月,荆州牧降刘备,罗县随隶。建安二十年(215年)5月,刘备与孙权议和,划湘江为界,分荆州而治,罗县属吴国,直至三国末年。
晋太康元年(208年),西晋灭吴,罗县仍隶荆州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罗县、益阳、湘西三县的沿江沿湖地区设置湘阴县。境内分隶罗县和湘阴县。梁大通二年(528年)至太平元年(556年),置罗州。州治设在夹城(今汨罗镇夹城村)。析罗县南部置湘滨县,县治设城江城(今川山坪镇常公村);析罗县东部、吴昌县西部置岳阳县,县治设长(今长乐镇新村);析罗县北部置玉山县,县治设玉山城(今屈子祠镇农科村玉笥山)。建岳阳郡,郡治设今长乐镇长南村。
隋开皇九年(589年),撤销岳阳郡设置玉州,州治设在今屈子祠镇农科村的玉笥山,吴昌、湘滨两县并入罗县。湘阴县并入岳阳县。境内隶罗县、玉山县和岳阳县3县,同隶玉州。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撤玉山县并入湘阴县(治所在今长乐镇长乐街)。境内分隶罗县和湘阴县。次年撤玉州改为岳州,罗县和湘阴县改隶岳州。大业三年(607年),岳州改为罗州,后改为巴陵郡(治所在今岳阳市城区),罗县及湘阴县先后隶罗州与巴陵郡。大业十三年(617年),罗县县令萧铣据巴陵起兵反隋,号称梁王,罗、湘阴两县属梁。
唐武德4年(621)11月,行军总管李靖在攻降萧铣后设置巴州。两年后改巴州为岳州,罗、湘阴两县先后随隶。武德八年(625年),撤罗县并入湘阴县(治所今川山坪镇城江村),隶岳州。从此时历经五代、宋、元、清和中华民国时期,至1966年2月,历时1341年,汨罗境地隶属湘阴县。
1966年2月,析湘阴县东部置汨罗县,县城建于高泉山。汨罗县隶岳阳专。1970年岳阳专区改称岳阳地区,汨罗县随属。1983年2月8日,岳阳地区撤销,岳阳市升为地级市,所属平江、临湘、华容和汨罗4县划归岳阳市。7月13日,复置岳阳地区,平江、临湘、华容和汨罗4县自岳阳市复归岳阳地区。1986年1月17日,岳阳地区撤销,汨罗县再次划归岳阳市。1987年9月,撤销汨罗县,改设汨罗市(县级),仍隶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