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东汉永和元年(136年)始置县,名汉宁。晋改为晋宁,隋改为晋兴,唐代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撤晋兴,归郴县,到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重置县,以治所前资兴江命名,称资兴。
【沿革】
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东汉永和元年(136年)始置县,名汉宁,县治设凤凰山(今被东江水库淹没)。三国建兴元年(252年),改县名为阳安。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阳安为晋宁。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撤晋宁并入郴县。(梁)置郴州,复称晋宁。(陈)武帝三年(559年)又并入郴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晋宁地重析出置县,名晋兴。唐代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撤晋兴,归郴县;高宗咸亨三年(672年)重置县,以治所前资兴江命名,首称资兴。
五代时期,后晋撤资兴县立资兴寨。后汉废资兴寨建泰县。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划郴之程水、资兴二乡仍置资兴县。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徙县治于管子壕(今兴宁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资兴为兴宁。明、清沿袭旧制,未变。
民国二年(1913年)9月置衡永彬桂道,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广东省兴宁县同名,是年1月复名资兴县。5月23日衡永彬桂道改置衡阳道,资兴县属衡阳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资兴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立“第八行政督察区”,辖郴县、桂东县、汝城县、永兴县、资兴县、宜章县、桂阳县、嘉禾县、临武县和蓝山县共计10县,专署驻郴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湖南省重新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三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域及驻所未变。
1949年10月20日,资兴县解放,隶郴县专区。1950年11月,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1952年月11月13日,郴州、零陵、衡阳三专区合为湘南行政公署,资兴县属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湘南行署撤销,分设衡阳、郴县两个专区,资兴县划归郴县专区。1959年3月22日,资兴县与郴县合并为郴资县。1960年7月 改郴县专区为郴州专区。1961年7月恢复资兴县,隶属郴州行政公署。1968年2月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资兴县属之。1977年,将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置郴州地区,资兴县属之。1984年12月24日,资兴撤县设市(县级)。1994年12月17日,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资兴市隶属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