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汉高祖置县时,初名辰陵,后以地当辰水之阳,改名辰阳。”隋开皇九年(589年)辰阳县更名辰溪县,以辰溪流经,故名。
【沿革】
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地。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辰陵县,为建县之始。隶义陵郡,治铜山(今潭湾镇之杉林、溪边二村)。辰陵县域颇广,除辰溪外,今怀化、麻阳部分地区及凤凰、花垣、贵州铜仁、镇远等县皆其辖地。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义陵郡为武陵郡,同时,改辰陵县为辰阳县。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改辰阳为会真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东汉建立,恢复旧名。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省义陵(今溆浦)、无阳二县,并人辰阳。
三国时,辰阳先属蜀,獍亭之战(222年)后,归于孙吴。无阳从辰阳析出,改置舞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裁辰阳并入镡成县。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裁镡成并人舞阳县。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复置辰阳县。辖地除贵州铜仁一地已划人烊可郡外,余皆不变。梁武帝天监十年(511年),改名建昌县,隶南阳郡。至陈宣帝,废建昌,仍复名辰阳,隶沅陵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辰阳县治迁于沅水北岸(即今县治),与辰阳之名不符,又适当辰水(又名辰溪)入沅水之口,故易县名为辰溪。同时废静人县(今吉首)人之。南阳郡先后改名寿州、充州。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州复郡。充州、辰州合并为沅陵郡,辖沅陵、辰溪、大乡、盐泉、龙标五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复改沅陵郡为辰州。辰溪析出原义陵县地置溆浦县;析出辰溪、沅陵两县之部分地置麻阳县;原静人县地亦析出归泸溪县管辖:武后垂拱三年(687),复析出所属之今凤凰县地增置渭阳县。辰溪县域大大缩小。宋元明清时期,辰溪先后隶属于辰州泸溪郡、辰州路、辰州府。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颁发县印时,改“溪”为‘豁”。
民国初沿袭清制。民国三年(1914),辰溪隶属辰沅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辰溪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湘西绥靖处,辰溪属沅辰泸溆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先后隶第一、第三、第九行政督察区。
1950年1月1日,置湘西行署,辖沅陵、会同、永顺三个办事处,沅陵办事处设辰溪。1950年2月,沅陵办事处改称沅陵专员公署。1952年8月,撤销沅陵专员公署,置芷江专署,辰溪改隶芷江专署。12月,芷江专署改称黔阳专区,辰溪改隶黔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6月30日,黔阳地区改名为怀化地区行政公署,辰溪怀化地区。1997年11月29日,撤消怀化地区,设立地级怀化市,辰溪县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