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战国时名为丹阳。秦称枝江,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水经注,江水》云:“其地夷敞,北据大江,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指百里洲)上,故以枝江为称。”据《枝江县志》:“蜀江自此分为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自此间如乔木之有条枝焉,故曰枝江。”汉置枝江县,1996年7月30日撤消枝江县,设立枝江市。
【沿革】
周称丹阳,属楚。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后为罗国。战国时仍名丹阳。秦,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属南郡。汉置枝江县,县治沮中,枝江县为南郡十八县之一。
三国时,吴析枝江为两县,在枝江境内北部置旌阳县,旌阳、枝江两县皆属吴南郡九县之中。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省旌阳县并入枝江,枝江属南郡七县;陈,省枝江,置罗郡,枝江属罗郡。
隋,复置枝江县,属南郡。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析江陵置长宁县,上元二年(761年)将枝江并入长宁,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属山南东道江陵府江陵郡。五代十国,高季兴父子踞江陵,称南平国,枝江属之。
宋朝,枝江属荆湖北路江陵府江陵郡,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省枝江并入松滋县,宋哲宗绍圣元年(1074年)复置枝江县。元朝,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中兴路。明朝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省枝江并入松滋,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复置枝江县。清朝,枝江属湖北省荆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1月17日置荆宜施鹤道,旋改名鄂西道,观察道驻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改设荆南道。驻宜昌县(今湖北省宜昌市)。辖宜昌、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长阳、兴山、巴东、五峰、秭归、恩施、宣恩、建始、利川、来凤、咸丰、鹤峰20县。民国十年(1921年)8月改名荆宜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荆宜道,枝江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江陵县沙市,辖江陵、荆门、监利、石首、公安、枝江、松滋、潜江8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改称“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随县,枝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1日枝江解放,属湖北省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1951年,湖北省宜昌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地区专员公署,枝江属之。1955年2月22日,省枝江并入宜都县。1962年10月20日,恢复枝江县,属湖北省宜昌地区专员公署。1978年8月,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枝江属之。1993年初,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与宜昌市合并为宜昌市,枝江属宜昌市。1996年7月30日撤消枝江县,设立枝江市,隶属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