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今斗湖堤),称左将军(即左公),改孱陵为公安县,取意左公安营扎寨之地。
【沿革】
今公安,昔称七省孔道。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孱陵县(公安县的前身),县城设在柴林街(又名孱陵街),县域辖有今公安、石首、监利和湖南的安乡、津市、澧县、南县、华容等地。汉元始二年(2年)分孱陵置华容县;西汉居摄三年(8年)王莽新朝改孱陵县为孱陆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县名恢复为孱陵县;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分孱陵置作唐县。
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今斗湖堤),称左将军(即左公),改孱陵为公安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刘备进川之时,进而亲驻公安夺回了荆州,又复县名为孱陵。
晋太康元年(280年)分孱陵置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南朝陈(548年)改江安为公安。隋开皇九年(589年),将孱陵县和永安县并入公安,改名公安镇属荆州总管府南郡;南北朝末年,二圣洲被江水冲毁,县城迁至油江口,取名梅园。
唐天宝元年(742年),公安属荆南节度使管辖;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公安为南平国属县。北宋初年,公安属荆州湖北路江陵府,后又名为荆南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公安县升为公安军,置镇抚使;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撤销公安军,恢复公安县建置,属荆南府。
西吴龙凤十年(1364年),公安属湖广行省荆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公安属湖广布政司为第二县;崇祯元年(1628年),梅园失火,致使城内外官署、民间、祠庙、城楼焚毁,公安藉御史毛羽健向朝延上疏,请求迁城椒园;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迫近荆州,公安籍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邹之有向朝庭上疏请求迁城于祝家岗,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新城全部烧毁,县城复迁椒园;清顺治五年(1648年),县城迁斗湖堤,清顺治八年(1651年)县城迁祝家岗;同治十二年(1873年),松滋江堤溃口,洪水浸及公安,县城被水冲毁后即迁唐家岗(即现在南平镇)。
辛亥革命后,清代各道被废除,民国二年(1913年)置鄂东、鄂北、鄂西3道观察使,公安县属鄂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全省改置为江汉、襄阳、荆南3道,公安县属荆南道。民国十年(1921年)8月,裁荆南道,以宜昌等13县与襄阳道荆门等3县合置荆宜道,公安县属荆宜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公安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公安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11日,日本侵华飞机9架首资轰炸南平,县署城墙全部摧毁,县政府迁驻狮子口;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迁王家厂、6月迁支苏堡;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迁驻申津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0月县政府迁回南平。
1949年公安县属荆州专区。1953年析公安与松滋、石首三县地置荆江县。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公安县属荆州地区。1994年9月29日,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地级荆沙市,公安县属荆沙市。1996年11月20日,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公安县属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