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陆南境置应城县。1986年5月27日,应城撤县建市(县级市)。
据清雍正年间《应城县志》载:“因应邑地处要冲,乃安、荆二府咽喉,郧、襄东道门户,应置城为守,故名。或云冈阜周环,隐隐如城,故名。未知孰是。”事实上,应城之名始见于东晋。据《宋书.蒯恩传》云:“(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另据清康熙《应城县志》载:“应城县置于刘宋,晋安帝时尚未置县也,或本为安陆乡聚之名,刘宋因以为县耳。”也就是说,当时应城为安陆县一个乡镇,后来南朝宋以乡镇之名在此置应城县。
另一说据《今县释名》载:“县近应山(今广水市),故名。”引《水经注》云:似因古殷时应国而得名。古应国相传起源于黄帝时期的应龙氏部落,这个部落助黄帝打败蚩尤氏之后,定居山西,后又迁徙到河南鲁山县之应乡。商代时与商王朝往来密切,故今本《竹书纪年》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至周武王灭商之际,应国被灭。周武王遂封其四子应叔于应侯国故地(今河南平顶山市郊滍阳岭,已淹没水库下),楚文王三年至六年(前687--前684年)之间灭于楚。
【沿革】
应城,为古蒲骚之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置县,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属郢州安陆郡。应城建县自此始。北朝西魏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领应城、云梦两县,并一度改设浮城县。
隋时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应阳为应城,属安州,隶淮南道。宋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元时先属湖广行省德安府,后隶河南行省黄州路。明时属湖广布政司德安府。清时应城仍属德安府,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应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年(1914年)应城县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应城县直隶于省。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析应城县境置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合并,仍为应城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应城全境解放,属鄂中专区。6月,改属孝感专区。1959年11月,孝感专区并入武汉市,应城县属武汉市。1961年恢复孝感专区。1970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应城县属孝感地区。1986年5月27日,应城撤县建市(县级市)。1993年6月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地级孝感市,云梦县属孝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