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利川县


[日期:2014-07-17]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708次

【由来】
       清雍正十三年 (1735年)“改土归流”,置利川县。因为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漠,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沿革】
       古为廪君国地。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胊忍县地。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年),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

       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五代仍唐之旧。

       宋,复改清化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南宋,县南属龙渠县地。元,废郡,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明玉珍据蜀,置忠路宣抚司。

       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

       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利川县直隶湖北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鄂西道,利川县属鄂西道。6月,鄂西道改为荆南道,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年(1921年)8月荆南道撤销,分为荆宜道和施鹤道,利川县属施鹤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鄂西行政区,利川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隶属湖北省恩施专区。1970年恩施专区改称恩施地区,利川属恩施地区。1983年撤恩施地区,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隶鄂西州。1986年,撤销利川县,建利川市,仍隶于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隶属恩施州。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