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因葛阳县印遗失,县治由赭亭(今五里庙)迁弋水之北(今弋江镇),改名为弋阳县。
据《今县释名》:“县治在弋水之阳,曰弋者,以水形横斜似弋也。”另据《太平寰宇记》:“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本后汉之葛阳县,隋开皇中,因失印改为弋阳。”
【沿革】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析余汗县东境建葛阳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因葛阳县印遗失,县治由赭亭(今五里庙)迁弋水之北(今弋江镇),改名为弋阳县。
唐证圣元年(695年)分弋阳县地建玉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分置上饶县,改属信州;永泰元年(765年)分弋阳玉亭乡建贵溪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分县地铅山场和仁义乡建铅山县。
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宝丰场建玉丰县,景裕元年(1034年)宝丰县并入弋阳县,康定元年(1040年)复宝丰县,庆历三年(1043年)宝丰县又并入弋阳县,属江南东路信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弋阳属江浙行省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年)属江浙行省广信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江西省广信府。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分弋阳地建兴安县(今横峰县)。清朝时,政区未变。
民国元年(1912年)弋阳属江西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弋阳县直属江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江西省第六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1935年)建立弋阳苏维埃政府,先后分属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
1949年5月3日解放,弋阳县属赣东北行政区贵溪专区。1949年9月后弋阳县属上饶专区。1971年4月,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弋阳属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地设市,弋阳县属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