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宜兰旧称“噶玛兰”或是“蛤仔难”,这些名称都是翻译自原来居住于宜兰平原上的平埔族噶玛兰族的族名,后来到了清光绪元年,在此设县,县名即是在原来的“兰”字上,加上“宜”这个文雅的字,成为宜兰县,而一直沿用至今。
【沿革】
宜兰古称"蛤仔鸡"(亦有作葛雅兰、蛤仔兰、甲子兰等),原为平埔族Kavalan人居住地,直到清朝才开垦成为城市。
清嘉庆十五年(1810)置噶玛兰厅,属台湾府。光绪元年(1875)设宜兰县,后废。1950年由台北县分设宜兰县。
| |||||||||||||||
【由来】
宜兰旧称“噶玛兰”或是“蛤仔难”,这些名称都是翻译自原来居住于宜兰平原上的平埔族噶玛兰族的族名,后来到了清光绪元年,在此设县,县名即是在原来的“兰”字上,加上“宜”这个文雅的字,成为宜兰县,而一直沿用至今。
【沿革】
宜兰古称"蛤仔鸡"(亦有作葛雅兰、蛤仔兰、甲子兰等),原为平埔族Kavalan人居住地,直到清朝才开垦成为城市。
清嘉庆十五年(1810)置噶玛兰厅,属台湾府。光绪元年(1875)设宜兰县,后废。1950年由台北县分设宜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