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台湾省 >> 高雄县 >> 文章内容

高雄县所辖乡镇名称的由来


[日期:2014-05-1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454次

1.凤山:
凤山旧称为『下坡头街』,后来称为『埤头街』。由于境内有一弧列状隆起的珊瑚礁台地,称为凤山,所以清代取山名为县名,称为凤山县。

2.林园:
本乡原称为『林子边』,因在今日林园、东林二村境内,曾是森林茂密之地,早期移民在其边缘处建村,所以得名。民国九年改称为林园,光复后沿用至今。

3.大寮:
清廷曾将此地一带之荒埔,赐予平台有功的施琅将军,以为世袭业產。于是施家招来大批佃农入垦,可能初垦时曾筑有大型茅寮于此,所以得称。另有一说:本地在康熙时百姓聚集休息的场所可分为「溪埔寮」、「潮州寮」、「顶大寮」、「下大寮」等四座,日后,将四寮合而为一,改称「大寮」。

4.大树:
大树旧称为大树脚,相传在明郑时期有一将领逐退原住民,屯垦于此,因为在大树之下建村庄,因而得名。

5.仁武:
本地在明郑时期实施屯田时,派驻仁武镇于此,因而得名。

6.大社:
大社以前是平埔族西拉雅族马卡道支族阿加大社社址,明郑时期被郑氏屯兵所驱散,而迁往屏东林边乡。民国四十年由于本乡经济、文化、交通等均以大社为中心,故取名大社。

7.鸟松:
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鸟松旧称为鸟松脚,清康熙中叶移民入垦于此地,在鸟松树(赤榕)下建村庄,所以得称。另一说,原名为「鸟松脚庄」,因昔日,鸟松国小附近,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鸟松古树,常被往返行人及商旅视为休息地点,故得名。后改为「鸟松乡」。

8.冈山:
清康熙年间,闽籍移民入垦于此,当时这一带为棺茅密生之地,故初垦时称为『竿秦林街』。到了清乾隆年间重修府志时,记载有阿公店之名,皆认为有一老翁所开店铺,故得称。后来因境内有小冈山、大冈山二隆起之珊瑚礁地形,所以改称为冈山。

9.桥头:
桥头在清康熙年间叫做『小店仔街』。后来乾隆时期修志,其中记载:『小店子桥,俗称桥子头』,便以『桥子头』取代原来『小店子街』的称呼。

10.燕巢:
今燕巢内东燕、西燕二村旧称为『援巢中』,安招村为『援巢右』,是明郑时期援剿中镇与右镇屯田旧址,故原名「援剿」。燕巢为『援剿』之谐音字。日据时期,日人因同音异义,乃改「援剿」为「燕巢」,沿用至今。

11.田寮:
田寮一带曾是明郑时期援剿中镇屯垦地域。到了清乾隆末年更有移民入垦于此,因为在垦成之田中筑寮成庄,所以得称。

12.阿莲:
清康熙末至乾隆年间,有一杨姓垦首招募大批移民分地开垦,形成阿莲中路、冈山营等庄。其中『阿莲』可能出自平埔族西拉雅族社名之译音地名。另有一说:本乡古名「阿莲」。民国三十五年时,杨玉山先生提议本乡为佛教圣地,而佛家认为阿莲是弥陀佛居住的净土,为配合地方特色,宜将地名的「莲」字改为「莲」,经乡务会议通过,便正式定名。

13.路竹:
路竹原称为半路竹,因为以前此地居于大湖街(今湖内)与阿公店街(今冈山)之间交通必经地,地当半路上,又有茂盛的竹林,所以得称。

14.湖内:
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因为境内有一大湖沼,在湖岸内建庄而得名。另一说,地名由来是取长治(现大湖方面)、文贤(现围子方面)两地区名含义而定。

15.茄定:
本地因为在一大潟湖外侧砂嘴上,且为茄定树茂生之地,因而得名。

16.永安:
本乡旧称「永安仔」,乃因乡内原设有「新永安仔塭」及「旧永安仔塭」鱼塭,寓有永保平安之意,故建乡之时,地方士绅乃决定以「永安」为地名。

17.弥陀:
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相传明郑时本地供奉「阿弥陀佛」,故得名另一说,古称「瀰罗港」,据中研院研究,应为平埔族语言。

18.梓官:
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梓官地名之由来,似与修造船隻的官匠有关。相传因修补军船的官匠聚集于此而有此名。另一说,明郑成功渡台后,本地以王梓的势力最大,而昔日凡有权势声望的先民,均在其名后加一「官」字,以示尊敬。故居民尊敬王梓为「梓官」,故得名。

19.旗山:
旗山原称蕃薯寮,因为初期移民筑寮于此,并从事种植蕃薯,所以称为『蕃薯寮』。民国九年,因其东北方有旗尾山,状似清代蛟龙旗,所以改称为旗山。

20.美浓:
美浓旧称为『弥浓』,其地名之由来,有一说为,美浓地方过去的先住民是曹族四社之一『美垄族』的分布之地。或有可能取自平埔族『瀰力社』与溪名『老浓溪』,各取一字併成地名。清雍正十三年,有林姓兄弟来此开垦,筹建土地伯公庙,其开基碑文上有「瀰浓」等字样,后定庄名为「瀰浓」,意谓该地以水为源,汲用不息之意。甲午战后,在台日本人因怀念山明水秀的日本故乡美浓,遂将「瀰浓」改称为「美浓」。

21.六龟:
地名由来有二说:一说,六龟旧称为六龟里,六龟里源自曹族四社番芒子芒番社名之译音。民国九年改称为六龟。另一说,因前后山巖相对,成为六个山巖,状似龟形,故称之。

22.甲仙:
甲仙旧称为甲仙埔,是阿里山四社番大武垄头社人所建。此一带先住民为傀儡番,甲仙埔似出自傀儡楠梓仙之埔地的缩读,详细地名由来有待查证。

23.杉林:
杉林旧称为山杉林,由来乃因为此地原始景观为山杉蓊蔚成林之地而得名。 24.内门:内门旧称为「罗汉门」,又称「罗汉内门」。由来有二:
一说,「罗汉门」原为平埔族语译而成:罗汉门之『罗汉』是译自马卡道族之称呼乌山山脉以东至楠梓仙溪一带之地。清代在此地派兵驻守,乃为『门』之由来。罗汉门又以二仁、楠梓仙溪分水界上之大崎,分以东为罗汉外门里,以西为罗汉内门里,本乡名由此而得。另一说,因有鸿儒避居其地,故取名「罗汉门」。

25.茂林:
地名由来有二说:

一说,茂林原称『芒子社』(蚊子社),原义不明,后来可能以树林茂盛而借为地名。

另一说,原名「多纳乡」,为日语「老子」的译音。民国四十六年,奉命改为「茂林乡」。

26.桃源:
本乡原名雅你乡(aini),布农族语为「广大」之意。民国四十六年,奉令改为桃源乡。寓世外桃园之雅称。

27.三民:
本乡居民以布农族为主,并有少数曹族与排湾族的居民。在光复后,本地才设乡,由于境内有民权、民族、民生三村,皆冠有『民』字,寓有『三民主义』的政治理想,故将此地命名为『三民』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