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徐闻县


[日期:2014-05-0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955次

【由来】
       汉置徐闻县。据《徐闻县志》:“谓其地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其徐徐而闻呼?此徐闻所由名也。”

【传说】
       在很古以前,有同馆同师的兄妹俩,兄姓徐,妹姓闻。他们同馆习武,武功超群,骁勇过人,情深义重。一日,兄妹双双外出狩猎,凭他们的武功和勇气打死了一只老虎。此事,民众获悉,纷来祝贺。兴奋之余则抬着老虎,拥着兄妹前往县衙报喜、领赏。其时,有一太守的公子见了眼红而寻衅取闹--硬说那只老虎是他家喂养的,要兄妹赔偿其命。话还未说完则大弄拳脚,每日过三五回合,那蛮公子则一败涂地。蛮公子败不服气,随即招来兵丁。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兄妹惨死于蛮公子的手下。众见之不平,便将兄妹的尸首埋于宾朴山(现徐闻城北)中并立碑纪念他们,碑曰:"徐闻"。

       正巧,朝廷拨银建县治。起初,县址择地于海滨讨网村。施工时,由于粗心大意的木匠把衙门的大梁裁短了,他们怕受治罪,便连夜把那大梁搬往宾朴山中隐藏,且扬其言:"大梁飞掉了"。县官感到奇怪,派员四出寻找。正好在宾朴山的"徐闻"的坟地旁边找到。县官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于是,便把县址迁于宾朴,并命县名为"徐闻"。

【沿革】
       今徐闻县地,在虞舜时属扬州徼外,夏禹时为荆(州)扬(州)南裔,周武王时属扬越,春秋 战国时属楚国百越,秦时归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师平南越,建置徐闻县,辖地为雷州半岛,隶于合浦郡,县治郡治均设在徐闻县西南海滨讨网村(今二桥村)。东汉时仍 属合浦郡,县治不变,郡治迁往合浦县。

       三国初属蜀国,后归吴所辖。吴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徐闻隶之。赤乌五年(242年),属珠崖郡,郡治、县治均在讨网村。晋平吴后,太康元年(280年),废珠崖郡,徐闻属合浦郡。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置珠崖郡,徐闻隶之,郡治仍设在讨网村;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珠崖 郡并入合浦郡,属越州,县隶之。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从合浦移来讨 网村,仍属越州。齐武帝永明年间(483年—493年),徐闻县先改名乐康县,后又改为齐康县 ,并置齐康郡领之,隶于广州,县治、郡治均设在讨网村。梁、陈间,齐康县先后析为齐康 置扇沙、椹川、模落、罗阿、雷川六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齐康县为隋康县,并隋康 县析地始置海康县。此时齐康郡废,隋康县同其他六县均属合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改合州为合浦郡,隋康县隶之,不久又置徐闻郡,辖隋康、海康、扇沙、铁杷等县(此间 模薄、罗阿、雷川县废,入海康县;椹川废,入扇沙县),郡治设在徐闻县讨网村。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徐闻郡,复置南合州,州治在海康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隋康县为徐闻县,治所由讨网村迁麻鞋村(今芒海村),属东合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徐闻县隶之。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雷州改称雷州军,次年徐闻并入海康县, 称为时邑乡。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复置徐闻县。

       元朝时徐闻县属雷州路;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县治迁宾朴村(今徐城镇旧城内)。明天顺六年(1462年),徐闻县县治迁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县治复迁宾朴村。明、清时徐闻县属雷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裁撤雷州付府,徐闻县属广东高雷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徐闻县归南路行政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徐闻县属南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徐闻县属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徐闻县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徐闻县属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属粤西行政公署;1956年2月至1983年8月,徐闻县归湛江专员公署。1958年11月,徐闻县改名为雷南县,1960年11月19日,又改雷南县为徐闻县。1970年湛江专区改称湛江地区。1983年9月,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徐闻县隶属湛江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