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灭罗浮山下的缚娄国而置县,名为傅罗县,取“缚娄”的谐音。
《吕氏春秋》的资料来自口头传闻,但译得相当准确,fu-lou(缚娄)就是bo-luo(博罗)。bo为古越语的“聚居地”的意思,luo就是罗,指罗姓氏族。因古越语的词序倒装,便是luo-bo,即“罗族聚居地。三国吴国和晋朝时期地志中均将“傅”写作“博”,于是演变成博罗县。
【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置县,名傅罗,县治梁化(今惠东梁化),属南海郡。东吴天纪四年(280年),吴国将傅罗县改称博罗县,属南海郡。东晋成和六年(331年),博罗县划出海丰县、欣乐县和怀安县,县属南海郡。
南北朝时期,南齐建元元年(479年),博罗县划出新丰县和罗阳县,县属南海郡。梁天监二年503年,梁王朝将南海郡划出梁化郡,博罗县治迁到浮碇岗之西,县属南海郡。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梁化郡设循州(今惠州),县属之。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设龙川郡,县改属龙川辖。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县复属循州。贞观元年(627年)罗阳县并入博罗县,属岭南道循州辖。武周天授元年(690年)循州改称雷乡,县属雷乡辖。唐天宝元年(742年),雷乡县改称海丰郡,县属岭南道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县属岭南道循州郡。
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循州改称祯州,县属岭南东道祯州。
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祯州改称惠州,县属广南东路惠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博罗县名不变,属广南路博罗郡。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县属惠州郡。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惠州郡改称惠州路,县属之。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博罗属之。洪武九年(1376年)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因之。
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惠州府,博罗县属惠阳。民国三年(1914年)博罗县属广东省潮循道。民国九年(1920年)裁道,博罗县直属于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博罗县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
1949年10月14日博罗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2月博罗县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复属惠阳专区。1959年1月惠阳专区并入佛山专区,博罗县改属佛山专区。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博罗县复属之。1970年惠阳专区改称惠阳地区,1988年1月改惠阳地区为惠州市,博罗县属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