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宾阳县


[日期:2014-04-24]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419次

【由来】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八日,宾州各界联合通电响应武汉革命军号召,赞成共和,宣布脱离清政府,改宾州为宾县。民国二年(1913 年)改宾州为宾阳县,以在宾水之阳,故名。

【沿革】
       宾阳,古为百粤之地。夏至周为荆州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本县为桂林郡所辖。汉武帝将桂林郡分为桂林、郁林两郡,本县地属郁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 建领方县,为本县立行政建置之始。当时疆域兼有今宾阳、邕宁、南宁、武鸣、上林、来宾等县地。

       三国时代,本县为吴国属地。元兴元年(264年)改领方县为临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将临浦县疆域划分为二,恢复领方县,又于汉广郁地设绥宁县。南北朝宋、齐年间(420年~502年),沿晋朝建制不变。自汉及齐,均属郁林郡。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 ,撤绥宁县置安城县,仍与领方县同属于郁林郡。旋以州统郡,两县俱升为郡,而改郁林郡为南定州以统之。陈(549年~581年) 因梁制。

       隋朝开皇八年(588年)将领方、安城两郡改为领方、安城两县,仍属郁林郡(初为尹州,大业年间改为郁州)。唐朝废郡立州。初以领方县地置南方州,武德四年(621年) ,从领方县分出琅琊、思干两县,均隶于南方州。贞观五年(631年),置宾州,属岭南道,下辖岭方(汉及隋曰领方,唐曰岭方) 、琅琊、思干(贞观十二年并入岭方),安城(原属尹州)四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保城县。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宾州。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沿唐制仍置宾州,为南汉所有。下辖岭方、保城、琅琊三县。宋朝开宝五年(972年) ,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恢复宾州建制,移治琅琊,属广南西路。端拱二年(989年) ,改澄州为上林县,归属宾州。天禧四年(1020年) ,废思刚州1设迁江县,归属宾州。时宾州共辖领方、上林、迁江三县,疆域即唐宾州、澄州、思刚三州之地。

       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宾州路,治领方县。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州,直隶广西两江道。其间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安抚司,十六年(1279年),改下路总管府。仍辖岭方、迁江、上林三县。

       明朝行府、州、县制,仍置宾州。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下辖迁江、上林两县,另于州东设安城镇巡检司、梁村巡检司(后废)。是年十月隶于柳州府。

       清朝康熙以前,仍沿明制。至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来宾、迁江、上林、武宣四县。康熙十二年(1734年),广西巡抚金鉷奏议,由直隶州降为散州,改属于思恩府。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十八日,本州各界联合通电响应武汉革命军号召,赞成共和,宣布脱离清政府,改宾州为宾县。

       民国元年(1912年),宾县改称宾阳县。初属柳州道,后属南宁道。撤道后,直隶广西省政府。后划分行政区,先属南宁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属武鸣区。南宁、武鸣两区合并后,为广西第四行政区所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及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先后将上林县的思陇乡、邹墟乡划归本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宾阳县,属宾阳专区。1952年4月,宾阳专区改属邕宁专区,宾阳县随属。同年8月,行政区域调整时,将原永淳县所属的二区(甘棠) 、三区(露墟)划入本县直辖。1953年3月起为桂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同年,横县所属的八治、岭岸、合庄3个乡划归本县管辖。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宾阳县划归南宁专员公署所辖。是年12月与上林县合并,改称宾林县,次年5月又分开,恢复宾阳县。1959年间又将本县的原卢村、下垌、沙江村划给横县管辖。1971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宾阳县属南宁地区。2002年12月23日,撤销南宁地区,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