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萧铣称梁帝,分平乐地,置茶城县,以茶江(即恭城河)命名。唐武德四年(612年)萧铣又改茶城为恭城,希冀这里百姓“恭顺、诚服”。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
【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之临贺(今贺州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临贺分置为临贺、富川、荔蒲三县。恭城属苍梧郡之富川县。
三国时,吴末帝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富川县又分置平乐县,恭城属始安郡之平乐县。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萧铣称梁帝,置桂州,分平乐地,置茶城县,茶城名字由茶江而来。此为建县之始。
唐武德四年(612年)萧铣置平乐州治,改茶城为恭城。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乐州为昭州。五代、宋沿唐制。
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昭州为平乐府,领平乐、恭城、立山、龙平四县。明、清沿袭元制。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制设道制,恭城属桂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废道,恭城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平乐行政督察区,恭城县属平乐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1日,恭城解放,平乐行政督察区改为平乐专区,恭城县属平乐专区。1958年撤平乐专区,改属桂林专区。1971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恭城县隶属桂林地区。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1998年8月27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地级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隶属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