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宋开宝五年(972年),罗卞县更名为陆川县,因县境内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故称陸川,陸又做陆。另一说陆川郡或陆川县以陆水(即今南流江)得名。
【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于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后,今陆川县地属象郡地。西汉初属南越国地。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合浦郡地。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
三国先属蜀,后属吴,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南朝齐(479年—502年)析合浦郡合浦县地置陆川郡。梁陈(548年—581年)废陆川郡为陆川县。这是陆川县正式建制的开始。隋初(581年—604年)属合浦郡。大业元年(605年)省入北流县。
唐在今陆川县境设有陆川、温水、龙豪、南河、龙化五县。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陆川县,又析合浦县地置龙豪县,县地在陆川县南龙豪乡大垌、洞心二堡(今大桥、横山二乡),初属南州。同年,析南昌县地置温水县。因南有温泉而得名。武德六年(623年)改称南州改称白州。
五代初(907年—960年),先属楚,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南汉将领刘严遣兵攻容州,楚国将领姚彦章不能守,奔长沙。刘严遂取容州。从此,属南汉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顺州,辖龙化、温水、龙豪、南河四县和禺州辖的罗卞县(即陆川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顺州,禺州、罗卞县更名为陆川县,省龙化、温水、龙豪、南河四县入陆川县,县治设在北流县卞二、三里,九年(976年)移治公平。淳化五年(994年),迁县治于旧温水县治(今陆城镇)。陆川隶属广南西路容州都督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撤容州都督府为容州路总管府。陆川属容州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容州路,立梧州府。陆川属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广西巡抚李绂奏升郁林为直隶州,改属郁林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陆川县属郁林府。民国二年(1913年)7月,陆川县隶属郁江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陆川县改隶属苍梧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陆川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陆川县隶属郁林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陆川县改隶属梧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陆川县隶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改隶浔州行政监督区,10月改隶属郁林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陆川县改隶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陆川县改隶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陆川县改隶属第九区行政督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解放初,陆川县属鬰林专区。1951年7月,鬱林专区与梧州专区合并设容县专区,陆川县属之。1956年全国实行地名生僻字和繁体字简化,鬰林改为玉林。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设玉林专区,陆川属玉林专区。1971年专区改称地区,陆川县隶属玉林地区,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陆川县隶属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