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田东县


[日期:2014-04-19]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088次

【由来】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恩隆县更名为田东县,因位于古田州东域,故名。

【沿革】
       秦前,今田东县地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年(前214年),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今田东县地分属桂林郡及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改故秦桂林郡为郁林郡,今田东县地大部分属郁林郡增食县地。延至西晋时期为止。东晋建武二年(313年),在郁林郡内析置晋兴郡,今田东县大部分地属晋兴郡增翊县地。南北朝时期仍因之。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废晋兴郡置晋兴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县,今田东县地大部分先后属晋兴县、宣化县地。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县为武缘、横山、晋兴、朗宁4县,横山县治所在今田东县地,是本区域建县之始。隶邕州朗宁郡,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唐王朝在今桂西地区置田州,辖都救(在今平果县)、横山(在今田东县)、武隆(在今田阳县、百色市)、惠佳(在今百色市)、如赖(在今田林县)5县,治所于都救县。天宝元年改田州为横山郡,今田东县大部分地属横山郡地。乾元元年(758年)横山郡复改名田州,并撤销横山县,今田东县大部分地属田州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田州废置,后复置。唐代,除在今田东县地设置横山县外,还设置侯州(在今作登瑶族乡),功饶州(在今思林镇)2个羁縻州。

       宋代,在今田东县地设田州、功饶州、侯唐州、婪凤州、上隆州、向武州和上林土县等土州、土县,并设置军事行政单位横山寨。

       元代,废横山寨,在桂西地区设田州路、来安路、镇安路等三路军民总管府,均属湖广行中书省。其中田州路治所设于今田东县祥周乡祥周村旧州屯。共辖果化州、向武州、安定州、奉议州、上隆州、功饶州、怀德州、思恩州、婪凤州、兼州、下隆州、田州、归德州、武龙州、归顺州、归辰州等16个州和罗彼、郍带、唐兴、强山、威德、永宁、都阳、古带、南海、上林、武林、顺安、华阳等13个县。

       明代,田州土州、向武土州治所先后迁往今田阳县和天等县,上隆州因土司迁往大藤峡而废置,宏治年间,下隆州改为土巡检司。至明末,在今田东县地保留治所的州县只有上林土县。

       清初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置情况与明末同。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在今田东地置恩隆县,隶百色直隶厅。治所初议设于燕洞圩(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后更定于平马圩(县署于光绪五年正式在平马成立)。辖境为原土田州之上田、上恩、下恩、上隆、下隆5里及篆里之一、二、三都。光绪三年至四年,恩隆县又先后把上田里二都之海图、混图和个逢图的那佛、那坡、陇桑3村划归奉议州。

       民国元年(1912年),百色直隶厅改为百色府。今田东县地大部分属恩隆县,其余分属上林土县、向武土州、奉议县。恩隆县、上林土县均隶百色府。民国二年(1913年)裁百色府,设田南道,恩隆县、上林土县归田南道管辖。民国四年(1915年),都安县建立,恩隆县将县属大化区地划归都安县。民国六年(1917年),撤销向武土州,设向都县,今印茶镇、江城镇地归向都县管辖。民国七年(1918年),上林土县改土归流,以上林土县全境及恩隆县属之下恩里之一、二都,上田里之养半图及下旺土司全境,并置思林县。县治设于驮用圩(今思林街)。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撤销思林县,恩隆县更名为田东县。

       解放后,1950年5月,田东县人民政府把接管旧政权的21乡(镇)编为7个区,撤销乡(镇),保留村(街),隶属百色专区。1951年8月,广西省政府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万冈县。原属万冈县的第五区(那桃区)、第六区(羌圩区)及燕洞、龙威、赖满、龙田、洪晚、新黎、紫冒、岩廷8个村划归田东县。1952年11月,为适应土地改革后发展生产的需要,全县将村改为乡。1953年,原镇都县甘茶区及双燕、那雅、丰马3个乡拨归田东。

       1956年10月,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田东县又将那桃、羌圩2区及班龙区的燕洞、龙威、赖满、龙田、洪晚、新黎、紫帽、岩廷8个乡划归巴马县,同时撤销班龙区。同年,平果县黎明区平孟乡将第一、五、六、七片划归田东县。1971年百色专区改为百色地区,田东县隶属百色地区。2002年6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田东县隶属百色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