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49年盘踞在万承县大岭乡的土匪被我游击队打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取万承县大岭乡的“大”字和养利县宝新乡的“新”字,于1951年并养利,万承,雷干三县置大新县。
【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骆越地,秦属象郡。汉武帝派重兵平定南越,大新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时,大新先是属临浦县地,后属晋兴郡。
唐时,今大新属邕管始设置羁縻州。邕管辖地共34个州,其中大新设西原(今下雷)、波州(今安平)、万承州(今龙门、福隆)、养利(今桃城镇)州、恩诚(今恩城)州。宋朝时大新设置有万承、恩城、养利、太平(增设)、波州(后改为安平州)、西原州(五代十国称罗和峒,后改为下雷州)、茗盈、全茗州(当时属于龙茗县,解放后拨入大新县)8个土州。
元明因之。大新的土司统属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属镇安府),其中恩诚州改为恩城土司。清末太平府改为思顺道太平府(下雷属太平道),恩城属崇善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养利土州改为县,县治今桃城镇;恩城州改为崇善县恩城分县(1918年并入养利县)。民国五年(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三土州合并为龙茗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万承州改为万承县,县治在万承(今龙门);太平、安平、下雷州合并置雷平县,县治在雹圩(今宝圩)。龙英、茗盈、全茗3州合并成立龙茗县。
养利、万承、雷平分别于1949年12月6日、12月22日、12月26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养利、万承、雷平均属龙州专区。1951年4月,养利、万承两县合并为养利万承联合县(内定称为大新县)。同年9月养利万承联合县与雷平县合并称为大新县。
1953年3月,茗盈、全茗由龙茗县划入大新县。大新县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复属邕宁专区。同年7月,邕宁专区改名为南宁地区后,属南宁地区。1959年1月,大新县与天等县合并成立新英县,县城设在龙茗镇,当年5月,新英县撤销,重置大新县,县治桃城镇。2002年地级崇左市成立后,大新县属崇左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