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1年7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合并为扶绥县,即在扶南、绥渌名称中各取一字而得名。
【沿革】
春秋战国以前为古骆越民族居住地,秦代属桂林郡地.汉代属郁林、合浦郡地。
隋代,属宁浦郡宣化(今邕宁)县地。唐初,在雷州村(今属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置羁縻西原州。下领罗和、罗淡、古林三县及黄橙峒。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由清平公李宠节度使招抚,在今新宁镇 (原定渌峒)置羁縻笼州.下辖六个土县.归邕州都护府管辖。唐开元年间,在今中东镇思同村置思同土州;同时在今东门镇置罗笼土县。大历六年(771年)复置羁縻西原州,归安南都护府管辖。
五代十国后至宋代后期,在今江州区驮卢镇雷州村置武黎土县,在今昌平乡木民村置华阳土县,置忠州土州。又在今旧县村置永康土县和今三哨村置罗阳土县。
元末明初改为华阳峒,武黎土县辖华阳、沙水、吴从三峒。成化八年,永康土县改土归流,初称同正县,意谓与正县相同,不久改回永康县,归太平府管辖。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武黎县归南宁府管辖,南宁府将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峒改土归流,编成4个都。隆庆六年(1572年)把原如禾县(今邕宁县苏圩镇)一、二、四图与武黎、华阳、沙水、吴从四都合并,置新宁州,州治在今县城新宁镇。同时将土忠州原属思明府管辖划归新宁州承审。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思同州改流并入永康县,永康县升永康州,州治今中东镇,原县治改为旧县村。
清沿明制,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陀陵县改流并入永康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新宁知州兼忠州弹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康知州兼罗阳土县弹压。
民国二年(1912年)忠州改土归流,置忠县;新宁州初改新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新宁县改名扶南县。同年永康州,改为永康县,因与浙江永康县,旋改名同正县。民国五年(1916年),忠县因与四川忠县同名,便以山溪特多而壮语称溪为“渌” ,改忠县称绥渌县。
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先后解放。1951年7月扶南、绥渌、同正三县合并为扶绥县。1959年1月扶绥县与崇左县合并,1962年4月两县又恢复原建制。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制,设立1区4镇7乡,隶属南宁地区。2002年12月23日,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扶绥县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