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习水县


[日期:2014-04-09]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4747次

【由来】
       民国三年(1914年)划赤水、仁怀二县地置温水分县,民国四年(1915年)更名为“鰼水县”,1959年为更改生辟字和繁体字地名,将“鰼水县”改为“习水县”。

       据《仁怀厅志》载:赤水河下段从"丙滩以下至夹子河口,50里内产鳛鱼,人遂呼仁(今赤水)为鳛水"。并说春秋时"习水县四周,为鳛国境"。故鰼水县是因河得名。

【沿革】
       夏朝禹分九州,今习水地域属梁州。商朝今习水地域属商於之地巴国平夷部落,巴王在境内设巴符关(今合江)。春秋时期,今习水大部属鰼国境地,今寨坝、坭坝属巴国辖地。战国时期鲁桓公九年(公元前316年)楚灭巴,鰼国属楚国辖地,后属大夜郎国。

       周赧王七年(前308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率巴蜀兵10万伐楚,取“商於之地”置黔中郡(今贵州地),在黔中郡巴涪水(今赤水河)设巴涪关邑(今合江),今习水属巴涪关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今习水一带设“鳛部县”,属巴郡。

       西汉,汉高祖分巴、蜀两郡各一部置广汉郡。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遣使唐蒙拜会夜郎侯多同,划出夜郎控制的广汉郡和蜀郡部分合置犍为郡,新莽时改为西顺郡,郡治设鳖县(今遵义县),今习水部分属犍为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夜郎地盘上设立牂牁郡(后称牂牁国),犍为郡拨入牂牁郡管辖。同年,撤“鳛部县”,设平夷县,治所从鳖县迁平夷(今习水土城)。

       东汉,恢复犍为郡,以鳖县为郡治。汉朝时期,今习水地区先后属夜郎郡、牂牁郡,部分属江阳郡,部分属涪陵郡。

       三国时期刘备以李恢为庲降都督,在平夷县设都督府,今习水土城等地仍属江阳郡符节县,其他仍属牂牁郡和涪陵郡。

       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在平夷县设平夷郡(郡治土城),符节县属平夷郡。其后改平夷郡为平蛮郡,平夷县也随同改为平蛮县,今习水属平蛮郡平蛮县。东晋,穆帝永和(345年~356年)年间,设置安乐县(治所今赤水),隶东江阳郡,今习水属之。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复置晋代安乐县,平蛮县并入安乐县,县治安乐(今四川合江),隶江阳郡,郡治江阳(今四川泸州),今习水大部属江阳郡安乐县,寨坝、温水仍属涪陵郡。南朝梁武帝天监(502年—515年)期间,改江阳郡为泸州郡,改安乐县为安乐戍,今习水属泸州郡安乐戍。北周宣帝宣政元年(578年),改安乐戍为合江县,今习水大部属合江县,寨坝、温水等地仍属涪陵郡,双龙等地仍属平蛮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郡为州,将泸州郡改为泸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改州为郡,又将泸州改为泸川郡,今习水属泸川郡合江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泸川郡为泸州,辖合江县,今习水部分属泸州合江县,部分属溱州(桐梓)。元和元年(806年)在今习水县同民镇蔺江村蔺江河畔的沙陀塘置蔺州。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今习水西北部属潼州府路泸州合江县,寨坝、温水、良村属南平郡南川县(今綦江),官店、双龙一带属播州乐源郡鼎山县(今桐梓)。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诏建滋州,领承流、仁怀二县。今习水南部抵桐梓河属承流县地域,中、北部多属仁怀县管辖。宣和三年(1121年)废滋州,在原治设武都城,撤承流、仁怀二县,设仁怀堡(治所复兴场),仁怀堡隶泸州合江县,今习水属仁怀堡。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隶播州宣慰司,今习水属之。

       元世祖十四年(1277年)设湖广行省播州军民安抚司仁怀、古磁两处,今习水部分属仁怀处,部分属古磁处。元世祖二十八年(1291年),由湖广行省改隶四川行省播州宣慰使司,同时改为播州宣抚司,今习水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抚司仁怀处和古磁处。元末,红巾军首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1363年~1371年),国号为夏,其间将仁怀、古磁两处合并建立怀阳县,县治在怀阳(今赤水复兴场),今习水属怀阳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夏,设永宁长官司,治所马口崖(今土城儒维堡子头)。洪武五年(1372年),废怀阳县,改古磁城千户所、设唐朝坝(今习水同民)长官司,领今习水、赤水大部,隶四川行省。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宣抚司改隶四川布政使司,今习水大部属四川布政使司永宁宣抚司唐朝坝长官司。隆庆五年(1572年),杨应龙袭播州宣慰使职,将原仁怀处、古磁处属地(含今习水大部)收回播州管辖。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杨应龙叛乱。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结束。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以播州所辖之地置平越、遵义两个军民府,前者属贵州,后者属四川。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二月,仁怀县归清,所辖10里依旧。雍正六年1728年),仁怀县随遵义府改隶贵州。乾隆三年(1738),改遵义府通判为遵义分府,将仁怀县原划出的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地域为遵义分府辖地,今习水土城等地隶遵义分府,其余属仁怀县。乾隆十三年(1748),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归粮铺通判管辖,隶遵义府,今习水土城等地属遵义厅,其余属仁怀县。乾隆四十一年(173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亦称仁怀直隶军民府),归贵州粮储道管理。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式移遵义府经历及遵义协右营驻温水。遵义府经历移驻温水后称温水府经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随贵州粮储道撤销,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隶遵义府。

       民国三年(1914年)8月,温水分县成立(大汉温水分军政府终止),隶遵义县。民国四年(1915年)9月,撤销温水分县,以原分县地域为辖地,正式设立“鰼水县”,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鰼水等32县直属于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25日,鰼水县公署改为鰼水县政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10日,县城官渡镇改名为鰼水镇。

       1949年设遵义专区,辖鰼水等11县。1959年1月13日,为更改生辟字和繁体字地名,将“鰼水县”改为“习水县”。1970年遵义专区改为遵义地区,习水县属遵义地区。1997年遵义地区改为地级遵义市,习水县属遵义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