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置石阡镇,因镇内石阡河得名。石阡为仡佬族地名,据《石阡县地名录》记载,石阡之名为"岩芊"(也写作“石阡”)石洞之义,石为石崖,阡意为洞,指城东龙山崖畔的“青冥洞”。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民国二年(1913年)12月,废石阡府为石阡县。
【沿革】
今石阡古称山国,建置较早。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
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领上述1县(龙泉县)3长官司。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5月),石阡府分设7里,即江外迎仙里、江内迎仙里、水东里、苗民里、在城里、苗半里、龙底里。直至清末,石阡府直隶于省,仍领龙泉县。
民国二年(1913年)12月,贵州省奉大总统令将各府、厅、州一律改县,石阡府为石阡县,属镇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年,废道,石阡县直属贵州省,为二等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
1949年11月15日,石阡县解放。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并设立区公所,属铜仁专区。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1955年4月8日,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区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0年铜仁专区改为铜仁地区,石阡县隶属铜仁地区。2011年5月,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石阡县隶属铜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