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康熙四年(1665年)以的都、朵你、要架、胧胯4则溪地置平远府,以汉语命名为"平远"意即“平定西南边远之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降平远府为平远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平远州置平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平远县为织金县,因广东有平远县,贵州有平越县,名重音混,故更名为织金县,以织金河得名。
【附加】
“织金”二字系因城东30里许桂果田坝得名。桂果旧称织金绮陌,是古时织金通往省城的大道,坝长40华里,宽4公里,是县内水稻生产区之一。每当桂花飘香之时,稻谷成熟,金风习习,谷浪翻滚,犹如"金"丝在织机内穿梭,故名织金,为汉语寓意地名,坝中的河流也因此而称为织金河。
【沿革】
今织金县境商、周时属鬼方,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时属大夜朗国。秦时属巴郡汉阳县,汉属益州牂牁郡,蜀汉时属南中牂牁郡平夷县,蜀汉后期属罗甸国。
晋时属宁州牂牁郡地,成汉时属宁州平夷郡,后秦时属宁州夜郎郡,宋齐时属宁州平蛮郡。梁、陈时属宁州羁縻州。
唐时属罗甸国,宋时属绍庆府腪州。元时属八番顺元宣慰司亦溪不薛地的雷坡、磨坡、高桥、市北洞长官司,明时属贵州宣慰使亲领十三则溪的陇胯、的都、朵里、阿架四则溪地。清康熙五年(1666年),始建平远府。后降为州,曾隶威宁府,后隶大定府至民国初。
民国二年(1913年),平远州改为平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为织金县,属黔西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今安顺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划归第四行政督察区(今毕节地区)。
1949年12月解放,织金县隶属毕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更名为毕节区专员公署)。1970年毕节专区改为毕节地区,织金县隶属之。2011年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织金县隶属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