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康熙四年(1666年)置威宁入棣,今县城称墨特川,雍正四年(1726年)改墨特川为墨章,后改为赫章,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4区置赫章县,以赫章区为名。
墨特川为彝族语地名,后改为黑章,赫章均为彝族语记汉字,彝族语读作hezei,意为"有水塘的山冲"。
【沿革】
今赫章县,新石器时期属“赤水”部落。夏时,县境为梁州之南荒服地。商周为鬼方,春秋为牂牁国西北徼外,战国时属夜郎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汉阳县。汉初汉阳县被废,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复置,隶犍为郡。汉永初二年(108年),将犍为南部改置犍为属国,治朱提,汉阳属之。蜀汉时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领汉阳等5县。
两晋至南齐,隶南宁州朱提郡。梁太清二年(548年),地方豪族爨瓒占据宁州,所属郡县俱废,汉阳县行政建制解体。唐代置羁縻小州,今县境属宝州。天宝十年(751年),附南诏。
宋属乌撒部。元至元十年(1273年),乌撒部附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乌撒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乌撒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为乌撒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云南行省,今县境属乌撒辖地。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改隶四川行省。
明代,今县境一直为乌撒所辖。洪武十四年(1381年),乌撒附明,置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乌撒卫指挥司,隶云南都司;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隶贵州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年),裁乌撒卫,置安宁府;五年改称威宁府,今赫章属之。雍正八年(1730年),降威宁府为州,今县境属之,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年)12月,贵州省奉大总统令将各府、厅、州一律改县,于是威宁改州为县;民国七年(1918年),威宁县得胜坡分县移治赫章,改称赫章分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4区置赫章县,隶属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赫章县隶属贵州省毕节专区。1970年毕节专区改为毕节地区,赫章县随属。2011年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赫章县隶属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