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凯里是苗语kali的音译,意为开垦田地。在元代时有记作凯黎、凯离的。元置凯黎等长官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清平卫,成化十三年(1477年)二月设安宁宣抚司,嘉靖元年(1522年)改安宁宣抚司凯里宣抚司,嘉靖三十年(1551年)改凯里宣抚司为长官司,雍正间(1723年—1735年)以凯里长官司设凯里县丞,乾隆元年(1736年)置凯里卫。
民国二年(1913年)改清平县为炉山县,以凯里县丞设凯里分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凯里县入炉山县。1952年改设炉山苗族自治区,1956年7月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改炉山自治县为炉山县,195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迁凯里,裁并炉山,丹寨、雷山、麻江4县部分置凯里县,1961年凯里县迁驻凯里,1962年凯里县地为原炉山县地,1983年撤销凯里县,以县地置凯里市。
【沿革】
春秋时期,现凯里属南蛮牂牁国。战国时期,现凯里属夜郞且兰国。 秦汉时期,现凯里属且兰县。隋朝,现凯里属宾化县。元朝始设沾,有凯里安抚司,恭焦溪蛮夷军民长官司,臻洞长官司等。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清平堡。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升为长官司,属平越已。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初四(1390年7月16日)置清平已于司北,改隶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二十七日(1494年6月23日)置都匀府,同时清平长官司废,置清平县,隶都匀府。 嘉靖八年二月二十八日(1529年4月6日)凯里安抚司由四川布政司改隶贵州布政使司,属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隶平越军民府。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降凯里安抚司为凯里长官司。
清康熙七年七月初二(1668年8月9日),清平县入麻哈州。康熙十年(1671年),恢复清平县,凯里长官司隶清平县。雍正十年(1732年)开辟苗疆。进一步改土归流,兵设凯里已,隶属丹江厅,领十三屯堡军。雍正十二年(1734年),添设清平县丞一员分驻凯里。称凯里县丞 乾隆三年十一月(1739年1 月),将镇远县臻洞长官司革除,以该司所属臻洞司,赏郞等江21寨就近改隶清平县凯里县丞。
民国三年(1914年),因清平县与山东省东昌府清平县重名,故以境内有香炉山改称炉山县,凯里县丞改称凯里分县。
1949年11月,炉山县解放。1951年1月,凯里苗族自治区成立。1956年7月,设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苗族自治区改为凯里县,为自治州州府。1983年8月19日撤消凯里县,并设立凯里市(县级市)。1984年1月,凯里市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