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雍正年间分设都江厅和独山州同,民国二年(1913年)分别改为都江县和三合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并三合、都江二县置三都县,取二县首字命名。1957年9月28日,改三都水族自治县。
【沿革】
夏朝属梁州东南裔;商属于荆州西南裔;周属越,领牂牁国地;秦属象郡且兰县地;汉属牂牁郡;晋至南朝宋属牂牁郡的东南角和武陵郡的西南角等处交界地;南朝齐属牂牁郡东南角和齐熙郡西北角等处交界地;梁、陈属南牂牁郡;隋属牂牁郡。
唐初开始在三都境内设治,贞观三年(629年),置婆览县,即今三都恒丰、塘州、合江一带;都尚县,即今三都都江一带,属应州管辖,州治在都尚县。
宋代(960年—1279年),属夔州路绍庆府(今四川彭水县)所辖五十六羁縻州的南部东段边地。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六月,西南夷中下烂土等处洞长忽带等人,以三百洞、一百一十寨内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十月,将洞蛮烂土建立定云府,改陈蒙洞为陈蒙州,合江为合江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设陈蒙烂土军民安抚司。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都匀定云安抚司为都匀安抚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授张均为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隶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1494年),长官司改属独山州,隶新设的都匀府。
清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置都江厅通判,即今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隶都匀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烂土司地置三脚屯州同,即今三合、大河、普安、中和等乡镇。
民国二年(1913年)12月,都江厅改称都江县,三脚州同改称三合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贵州省政府将都江、三合两县合并,改名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治设三合镇,都江县署改为区署。
1949年12月6日三都解放,1950年1月14日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9月11日,撤销三都水族自治县,设置三都水家族自治县,同年12月21日,将三都水家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水族自治县。1957年1月2日,三都水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县治设三合镇,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