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麻栗坡,以境内盛产麻栗树,并且街市恰好建于山坡而得名,清初始有麻栗坡之名,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麻栗坡街头设司衙门,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2月12日,设立麻栗坡副督办。民国年间在此设立麻粟坡对讯督办区。1950年5月31日,撤销麻粟坡对讯督办区,设立麻粟坡市,1955年1月改为县。
【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牂牁郡都梦县,东汉属益州牂牁郡。三国蜀汉属益州兴古郡。西晋至南朝梁为都唐县地,隶宁州兴古郡。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岭南道僚子部,唐南诏国属通海都督辖地。宋大理国属最宁府矣尼迦部。元为临安路之矣尼迦部。
明为八寨长官司地:古木称古木土司、八寨称那更土司、开化称教化土司、安南里称安南土司、江那称江那土司、江外称弄旺土司、东安里称牛羊土司、乐龙称乐龙土司,隶临安府阿迷州。崇祯十七年(1644),八寨那更土司龙上登进京受职,封为三长官司,管辖教化、古木、牛羊三土司。
清康熙五年(1666年)8月,设开化府,将牛羊改为东安里,古木司改为逢春里,那更司改为水平里,教化司改为开化本城里,江那司改为江那里,安南司改为安南里,旺弄司改为旺弄里,乐龙司改为乐龙里,八里均归开化通判治理。雍正七年(1730年)12月,置文山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6月,置安平厅。道光二年(1822年)3月,析文山县属东安、逢春、永平三地入安平厅,今麻栗坡属东安里。
明末清初,越南黎氏王朝乘中国内乱之机,强占了都龙、南丹地区,康熙二十年(1683年),又占领了芹菜塘、南狼(今南温河、瓦渣)等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土司制。为应对以上形势,清政府于雍正年间,在沿边一线的者斌、普梅、牛羊等地设讯;乾隆年间,又在东安、马达、磨山设讯。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麻栗坡街头设司衙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法勘界结束,原被越南强占的茅坪、都龙、猛硐、南温河、田蓬等地重新划入中国版图。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2月12日,设立麻栗坡副督办,辖茅坪、天保、攀枝花、董干、田蓬5个对汛,副督办公署建址在岜亮寨,直隶于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督办公署由岜亮寨迁至麻栗坡街头原都司驻地。宣统元年(1909年),添设玉皇阁对讯归麻栗坡副督办节制;5对汛增为6对汛。
民国三年(1914年),改交涉副督办为对汛正督办,又将各汛分等而治,田蓬、董干为一等,玉皇阁、天保为二等,茅坪、攀枝花为三等。民国四年(1915年),云南省批复:中央命规定河口、麻栗坡两督办所属各汛地一律改为特别区域,兼理司法职权;麻栗坡为省辖特别区。民国六年(1917年)6月,督办署改称为云南省麻栗坡特别行政区对汛督办公署,督办及所属六对汛划编为特别七区。
1949年3月,麻栗坡县解放,废除对汛督办特别行政区建置,成立麻栗坡县人民民主政府筹办处,6月成立马列坡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31日,撤销麻粟坡对讯督办区,设立麻粟坡市,属文山专区。1955年1月3日,麻粟坡市改为麻粟坡县,县等列为丙等,由文山专区领导监督。1960年9月13日,撤销麻栗坡县,将原麻栗坡县的行政区域并归西畴县。1962年3月27日,恢复麻粟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