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南涧本是地理名称,并非行政区域名,最初是唐朝(蒙舍赕)时为濮洛蛮所居之地,地曰南涧。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才在南涧置定边县,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定边县改为乡。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置定边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裁定边县归蒙化府,此后南涧地方一直隶属蒙化县(1954年改为巍山县),直至1961年10月,才开始筹建南涧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乐秋、拥翠、岔江、公朗、沙乐、宝华、和平8个公社和弥渡县的兔街公社为南涧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9月14日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
【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属益州郡邪龙县辖域(治所在今巍山县地)。东汉属益州永昌郡邪龙县。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邪龙县。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属宁州云南郡邪龙县,东晋至南朝梁沿之。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邪龙属隋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阳瓜州,南诏时属蒙舍赕,宋大理国属天水郡。此间南涧地皆是以今巍山县为中心的历代建制的属下。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今南涧为中心的地区置定边县,属威楚路镇南州(州治在今南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定边县改为乡,仍属镇南州。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置定边县,属镇南州,寻直属楚雄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裁定边县为南涧巡司,将今南涧县一带地区归蒙化府直辖。
民国今南涧县一带属蒙化县。民国三年(1914),南涧巡检司、澜沧江巡检司改设分县,即南涧分县(治在南涧)、澜沧分县(治在公郎),下设乡、闾,属蒙化县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南涧、澜沧分县置区。
1950年南涧区属蒙化县,1954年蒙化县改名为巍山县,南涧区属巍山县。1960年9月13日,撤巍山县,设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区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61年10月,开始筹建南涧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乐秋、拥翠、岔江、公朗、沙乐、宝华、和平8个公社和弥渡县的兔街公社为南涧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9月14日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地区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65年11月27日,南涧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