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古为髳[máo] 人之地,诸葛亮经此,号为牟州。唐为髳州,亦名牟州。元代在此置定远县。民国二年(1913年)4月,以定远、广通两县之黑盐井等地方析置盐兴县,但安徽、四川、陕西均有盐兴县,于是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为“牟定县”乃取古地名“牟州”“定远”首字。
【沿革】
西汉属益州郡,东汉属益州益州郡,三国蜀汉为益州云南郡。晋属宁州云南郡,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为爨氏大族所据。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为西濮州南宁都督府,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属髦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又属傍州,唐南诏乾符六年(879年)以后,属弄栋节度所辖。
宋大理国时称牟州,属威楚府,宋大理国高升泰时称黄蓬箐。元宪宗四年(1254年)立牟州千户;至元十二年(1275年)牟州千户改置定远州,牟州千户属黄蓬箐百户(原新甸乡、江坡乡)改置南宁县,隶定远州;定远州属威楚路;不久,即降州为定远县,治耐笼城,并将定远州所领南宁县(现江坡镇所辖)并归定远县为乡。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定远御守千户所,属楚雄卫;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复设定远县,属楚雄府。清初沿明制,为定远县,隶楚雄府;雍正八年(1730年)7月,楚雄府属迤西道(治大理府)。民国初年,为定远县,属滇中道。
民国二年(1913年)4月,以定远、广通两县之黑盐井等地方析置盐兴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因与安徽、四川、陕西省地名重复,定远县更名为牟定县,属滇中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牟定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正式成立)。1958年10月15日,牟定县并入楚雄县,为牟定区。1959年11月5日复设牟定县,属楚雄彝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