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元宪宗七年(1257年)废褒州置大姚堡千户所,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大姚县,因县域内有大姚河,源出镇南县北十八盘山,纳诸水入金沙江,县以河为名。
【沿革】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蜻蛉县,属越雟郡。东汉为蜻蛉县,属益州越雟郡。三国蜀汉为蜻蛉县,属益州云南郡。西晋为蜻蛉县,属宁州云南郡。东晋至南朝梁为蜻蛉县,属宁州兴宁郡,南朝齐、梁为兴宁郡治。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朝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境内置褒州领扬波(今金碧)、乐疆(今龙街缴末)两县;置西濮州领马西县(今新街大古衙),兼领天池、盐泉、涌泉、甘泉4县。贞观十一年(637年)为西濮州,领蜻蛉、濮水、铜山、歧星4县。唐南诏国时为弄栋节度弄栋城。宋大理国为褒州大姚堡,属弄栋府。
元宪宗七年(1257年)废褒州置大姚堡千户所,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大姚县,改属姚州;元天历元年(1328年)改属姚安路军民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改置姚安军民府,辖姚州(今姚安)、大姚县。
清初沿明制,为姚安军民府大姚县;雍正八年(1730年)7月,姚安军民府属迤西道(驻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2月,撤销姚安军民府,大姚县改属迤西道楚雄府。道光三年(1823年)以大姚县北境置苴却行检分治。
民国二年(1913年)3月,由姚安县析置盐丰县,县治设于白盐井;同年4月,迤西道改为滇西道,大姚县、盐丰县属滇西道;同年,改苴却巡检司为苴却行政委员,驻苴却,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滇西道为腾越道(驻腾冲县),大姚县、盐丰县、苴却行政区属之。民国十三年(1924年),苴卻行政区改置永仁县(1929年11月批准),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腾越道,大姚县、盐丰县直属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大姚县、盐丰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大姚、盐丰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盐丰县属楚雄州。1960年9月13日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62年3月27日,恢复姚安县和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