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日期:2014-03-30]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261次

【由来】
      “禄劝”为彝语“罗好知”,“洪农碌券”的音转,意为“有坚硬大石头的地方”。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设州,改“碌券”为禄劝。

       另一说,《南诏野史》载:“禄劝为羁糜宗州地,蛮名洪农碌券”。元代,赛典赤主滇,嫌“夷名不雅训”改碌券为禄劝,禄劝一名由此而来,并延用至今。洪农碌券系彝语“罗洪鲁者”的谐音,意为罗婆部族统治下的平民百姓之地。

【沿革】
       今禄劝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越嶲郡。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改属建宁郡。 晋及南北朝时属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昆州地。

       唐初属南宁州总督府地。唐贞观六年(632年),改属戎州都督府。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戎州都督府求州地。南诏时期的东霎37部中,禄劝占3部,即罗婆部、掌鸠法块部、洪农碌券部。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各部依旧。

       宋淳熙间(1174年—1189年),“大理段氏以阿而为罗婆部长”,境内隶属大理国。

       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南下,灭大理国。元宪宗四年(1254年),罗婆部首先归附,授矣格为罗婆万户候。宪宗七年(1257年)立罗婆万户府,隶威楚路。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南诏37部为南、北、中3路,并仁德(今寻甸)、于矢(今武定)2部入罗婆部为北路,设北路总管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割仁德、于矢2部置武定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升和曲甸为和曲州,领元谋、南甸(今禄劝县城北一带)2县;另设禄劝州,领易龙(今云龙)、石旧(今旧县村一带)2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仍领二州四县。洪武十七年(1384年),裁易龙县入禄劝州。正德二年(1507年)裁石旧县入禄劝州。万历初改武定军民府为武定府(旋称军民府)。武定府领州二县一,即和曲州、禄劝州、元谋县。禄劝州北有普渡河巡检司,南有撒墨巡检司。万历中复改军民府为武定府,旋再称军民府。

       清初沿明制,仍隶武定军民府。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称武定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裁和曲州,降禄劝州为县。武定直隶州领元谋、禄劝2县。

       民国元年(1912年),禄劝县隶武定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设滇中道,降武定直隶州为县,禄劝县隶滇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滇中道,禄劝县改隶云南省公署。

       1949年12月13日禄劝解放,17日成立禄劝县军政委员会,隶武定专区。1950年1月12日撤销军政委员会,改设临时人民政府。同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36名干部战士进入禄劝,5月15日正式成立禄劝县人民政府。1953年4月撤销武定专区合并楚雄专区,1958年4月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禄劝随之。1983年9月9日改隶昆明市。1985年6月11日,设立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同年11月25日自治县正式成立,仍隶昆明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