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石林原名路南,1998年10月8日路南更名为石林。据《元史·地理志》:“路南州,夷名路甸”,“路”字可能是彝族古代落蒙部住地之略称或他称“倮”之转音异写。“甸”字在彝语意为平南、平地。元代命名路南州,或因其位于迤东路之南而得名。
1998年10月8日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以境内著名岩溶地貌风景区而得名。
【附加】
石林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称为格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格斯特”一名,源于南斯拉夫伊斯的利亚半岛西北部与意大利交界的格斯特高原。格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特殊地貌。1966年,中国第二次格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格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格斯特地貌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关于石壁上两个鲜红的隶书大字“石林”。据记载,原云南省主席龙云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到路南视察水利,途经此地,看到石峰如森林,于是提下“石林”二字,由随行的特邀顾问云南宿儒周钟岳代书:“石林云龙题” ,并攒跛于题刻下方。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康生来石林时,提出将“石林云龙题”全部铲去,并书写“石林”二字,交管理处办,但人们认为康生所书的“石林”二字并非上品,也没有采用。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将“石林云龙题”铲去,又从著名的曲靖宝子碑帖上集“石林”二字写刻其上。
【沿革】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在路南设立谈稿县。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唐设泉麻县,属南宁州。南诏属河阳郡。宋(大理)前期设路甸,属善阐节度,后期设落蒙部,属石城郡。
元初置为落蒙万户府,其辖地达弥勒、陆良、师宗等地。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政府设立云南行省调整政区之机,将落蒙万户府消弱为州,并命名为路南州,下辖邑市、弥沙二县,隶属于澄江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并弥沙入邑市县,路南州领邑市县。
明袭元制,仍设路南州,隶属于澄江府。弘治三年(1490)废县入州。清袭明制。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设县置路南县,先隶滇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滇中道,路南县隶于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隶于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4月设立宜良专区,路南县属宜良专区,1954年撤宜良专区,路南县改属曲靖专区。1956年路南县改为路南彝族自治县,1958年并入宜良县,1964年复置路南彝族自治县,仍隶属于曲靖专区。1983年由曲靖专区划归昆明市。1998年10月8日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