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清均设越嶲卫,因越嶲[ xī ]河而得名。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越嶲县。1959年普雄县并入越嶲县,因“嶲”字生僻,而改名为越西县,县境越嶲河也改为越西河。
【附加】
越西之地在彝语中名叫“喜则乌托” ,越西古城彝语叫“乌托尔库”。“喜则”,又称“色哲”,是彝族一部族名字,是邛部宣慰司宣抚使岭姓分支的亚氏族。“乌托”,又称“乌突”,彝语“乌”指“哥哥”或者“兄长”;“托”和“突”为彝语“帮助”、“替代”、“代管”之意。“喜则乌托”,就是“替代兄长管辖的一片土地”的意思。“乌托尔库”,就是“替代哥哥管理的一个城市”。
【沿革】
先秦时期,属“西南夷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越嶲郡,意为“越过嶲水设郡县”而得名,今越西县时为越嶲郡邻之“阑县”。晋省阑县,南朝宋复置,曰阑县,南齐复废。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邛部县,至隋唐未变。
唐咸通后陷于南诏,宋时为邛部王国,元时内附,为邛部州,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越嶲卫,清初仍曰越嶲卫,后改为越嶲厅,属四川宁远府,移通判驻守,民国二年(1913年)改越嶲县,属四川建昌道。
1956年析越嶲、昭觉二县部分地区,因产银铅矿,设普雄县(驻越西贡莫)。1959年6月撤销普雄县,并入越嶲后更名为越西县,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